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单亲家庭“寄子”愿望的背后》后续报道离异爸爸不应是孩子仇恨的对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5:48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单亲家庭“寄子”愿望的背后》后续报道离异爸爸不应是孩子仇恨的对象
上周本报推出的系列报道《单亲家庭“寄子”愿望的背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几天来,记者的手机险被打爆,300多个读者的爱心电话传达出对单身妈妈的同情和关爱。但同时,另一个一直没有讲话的群体——单身爸爸,对单身妈妈的“寄子”愿望表示强烈反对和不满。

  专家告诉记者,在中国单亲家庭数量快速增加的现在,寄子并不是解决单亲家庭子

女教育的“主渠道”。单亲家庭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不能忽视曾经的“另一半”的存在,不能割裂另一半对孩子的关爱。

  该不该“寄子”各方观点激烈交锋

  本报有关单身妈妈欲“寄子”的系列报道见报以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几天来记者共接到读者电话307个,很多读者在积极报名准备抚养单亲孩子的同时,也对单身妈妈该不该把自己的骨肉“寄养”出去,展开了激烈争论。

  洛阳一拖集团幼儿园的4位幼儿教师联名给记者发来了电子邮件,对单身妈妈“寄子”的行为进行了批评。4位教师认为:“我们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认为孩子一定要留在自己身边,一定要悉心教育他们认识这个社会,告诉他们社会的复杂性,不能强行给他们找‘安乐窝’,那样是对下一代的不负责!”

  然而,来自广东省清远市的杨先生却认为:“孩子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里成长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只要社会的爱心不受金钱的诱惑,一个完整的家会弥补孩子对亲情的渴望。”

  来自天津的刘女士也发来电子邮件认为:“如果我们明明知道单身妈妈没有能力抚养孩子,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而不去伸出爱心的手,才是对下一代的不负责……”

  单亲”寄子”有人走出第一步

  “爷爷,给你爆米花吃。奶奶,我还想吃香蕉……”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的小男孩昊昊一脸强烈的表现欲。

  12月5日晚上7时,在郑州市某小区的一户人家,虎头虎脑的昊昊紧抱着爆米花狼吞虎咽,惹得妈妈小雨和刚刚认识的“爷爷”、“奶奶”董家国老夫妇开心大笑。

  单身妈妈小雨今年28岁,孩提时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随爸爸一起生活的小雨对父爱却非常陌生。爸爸再次成家后,爸爸和继母之间所有的争吵几乎都因小雨而起。

  长大后,性格倔强的小雨独自一人到郑州工作,很快成为单位的骨干。3年前,小雨结婚,夫妻很恩爱。不久出生的儿子昊昊,更为这个家增添了不少欢乐。但

  不幸的是,一年前,丈夫死于一场意外。独力抚养儿子的辛酸让小雨饱尝苦涩的人生之味。

  “如果孩子有个关心他的爷爷、奶奶,该是一件多么让人向往的事啊!”这是打通记者电话后,小雨说的第一句话。

  在相互了解对方情况后,12月5日晚,小雨决定迈出关键一步,带着儿子到董家国老夫妇家做客。老夫妇热情地招待小雨母子,拿出水果零食给孩子。40分钟后,小雨才带着孩子告辞老夫妻。

  昨日下午,董老夫妇给记者打来电话,他们对见面很满意,明确表示想让小雨把孩子留在自家生活和学习。老夫妻说,他们愿意尽全力照顾、教育小昊昊。

  记者把这个消息反馈给小雨,她很感动:“真的要把孩子‘寄养’出去,还真舍不得啊!希望能和董老夫妇成为一门亲戚,那样到节假日,我们娘俩也有亲戚可以串门了。”

  目前,小雨和董老夫妇正在就孩子抚养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接触。据了解,包括王玉寒在内的3位单身妈妈,也从热心读者中初步确定了较满意的家庭。

  但同时,还有多位单身妈妈接受专家建议,放弃了“寄养”孩子的想法。

  离异爸爸们有话要说”仇恨教育”让他们伤心

  在广大读者对单身妈妈给予同情、关爱和奉献爱心的同时,另一些电话却对这种愿望给予严词批评,打来这些电话的是一些离异爸爸——在离婚中失去对孩子的监护权的父亲们。他们认为个别单身妈妈的“寄子”想法和行为是“有其他想法和别有用心”。

  几天来,记者对多位单身爸爸进行了采访。

  李成是郑州市某政府机关的办公室工作人员,由于感情不和,前年年初和妻子离异。由于孩子刚刚两岁,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法院将女儿的监护权判给了前妻。深爱女儿的李成离婚后,日夜思念自己的女儿,但是每当他探望女儿时,都要准备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用李成自己的话说:“我见自己的女儿,比见外国总统都难!”

  但更让李成伤心的还不是见女儿的艰难,而是前妻教育女儿牢记“仇恨”。李成告诉记者,每次见到自己的女儿都特别心酸,因为前妻长期不负责任的“仇恨教育”,致使在女儿的思想中“爸爸不是好东西,是个爱找阿姨鬼混的坏蛋”。女儿甚至拒绝他拥抱,也拒绝叫李成“爸爸”,有时还会在妈妈的授意下把爸爸买给自己的衣服、文具扔到地上。

  说到动情处的李成不禁潸然泪下,他说:“我相信和我有同样遭遇的‘爸爸’们还有很多,我们虽然和前妻因感情不和而离婚,但是我们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啊!我多想能常常看到女儿,让女儿叫一声‘爸爸’呀!我发自内心想对单身妈妈们说一句:在你们享受社会爱心和同情时,有没有想到过同样深爱孩子的父亲?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对孩子进行‘仇恨教育’了,那样恐怕比亲情残缺更可怕!”

  牛先生是一名刚从事出租车运输的个体司机,也是一位特别喜欢孩子的好爸爸。3年前,因家庭原因牛先生和妻子协议离婚,儿子由前妻抚养。离婚后不久,他和前妻都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由于妻子没有生育能力,所以使得他深爱自己4岁的儿子虎虎。但是每次前妻都以“儿子已经有爸爸了,和你没有关系”为由,拒绝他看望自己的亲生儿子。牛先生为了能看一眼儿子,像特务一样跟随前妻,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偷偷看儿子一眼。

  如今已经3年没正面见过儿子一面的牛先生非常痛苦,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儿子的亲生父亲,却

  只能像特务一样跟踪孩子,这让他很难受。前妻多次教育孩子“你原来的爸爸出车祸死了”、“原来的爸爸也是个坏东西”等,这让他更加难受。

  离婚爸爸们的投诉属实吗?当时给记者打来电话时就不由自主对前夫进行“控诉”的单身妈妈们,会这样向孩子诋毁他们的爸爸吗?记者随后对单身妈妈们再次进行了采访。记者回访的数位单身妈妈,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惊人一致:“我确实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前夫的坏话,有时甚至用了侮辱性的语言。”

  在回答为什么要这样给孩子灌输“仇恨教育”时,几位单身妈妈的回答如出一辙:“他(指前夫)当时确实对我们娘俩很不好,我害怕孩子长大了背着我不知道,偷偷去找他(她)爸爸。如果我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但是我却管不住他(她),那我是无法接受的。所以,每当孩子问起爸爸时,我总是讲他一大堆坏话。说到底,我是害怕失去孩子……”

  ”仇恨教育”并不可取心理咨询有利于健康成长

  昨日下午6时许,记者联系到了长期从事单亲家庭社会学教育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李刚先生。在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方面有着深刻研究的李博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李博士认为,如何对单亲孩子进行良好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话题,既然是社会话题,那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然,在教育单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也就是说孩子已经离异的父母,始终是教育的主战场和主力军。

  李博士说,拥有孩子监护权的一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负有重大的责任。孩子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在他们眼中,自己的偶像就是爸爸和妈妈。父母因故离婚,孩子是无辜的,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自己的偶像残缺了。所以,负责任的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孩子树立起爸爸(或妈妈)在他们心中良好的形象。诋毁他们的爸爸(妈妈)不但是对对方的不负责,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伤害。因为,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有一个“坏爸爸”或“坏妈妈”。

  李博士还认为,幼儿园、学校都应该建立起针对单亲孩子的心理咨询体系,让孩子在教育环境中尽可能地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国外早在10年前就倡导“孩子第一”和“双方合作教育子女”理论,甚至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我国的教育系统,同样也应该形成针对单亲孩子的教育体系,只有全社会都介入对他们的关爱,这个问题才可能最终得到解决。

  一直关注本报单身妈妈“寄养”孩子系列报道的我省社会心理学家何峰先生,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何峰认为,在社会学研究中,许多家庭里有“离婚基因”——早年父母离婚,孩子长大成家后离婚的比例也特别高。从小离异的父母教育子女爸爸(妈妈)是坏人,那么孩子在未来的爱情、婚姻中就会对异性排斥、不信任,产生严重的感情障碍。单身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告诉孩子事实真相,树立健康、正确的观念,多给予关爱和照顾,不一定单纯地考虑“寄子”方法。

  本报有关单身妈妈“寄子”的报道将告一段落,但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仍需单身妈妈和单身爸爸用单薄的肩膀扛起,仍需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无论用哪种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坚强的品格、开朗的性格和完善的人格,都将是单身妈妈和单身爸爸考量的第一标准。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涉及的部分人物为化名。

  □记者朱顺忠文李文波图

  小雨带着昊昊到董老夫妇家见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