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塞纳河畔“文化之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6: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吴绮敏张祝基廖先旺

  12月5日傍晚,塞纳河畔奥赛博物馆透出的灯光格外明亮,馆内金碧辉煌的节庆厅更显一派热烈景象。温家宝总理来到这里,与法国文化、艺术界人士畅谈中法文化交流。座谈会洋溢着双方对深入开展交流的热望,好似给初冬的巴黎平添了暖意。

  与会的近30位法方人士都为促进中法文化交流做出过积极贡献。他们包括中法文化年混委会法方主席让—皮埃尔·杨鹤鸣,曾在故宫午门广场倾情献艺的电子音乐家让—米歇尔·雅尔,两度率团赴中国演出的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团长布力吉特·勒菲乌尔,曾向12万法国参观者传播孔子思想的巴黎吉美博物馆的馆长让—弗朗索瓦·加利日,多次在法国组织中国文物展的考古学家基勒·贝甘,等等。在过去两年多时间中,他们为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全力以赴,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彼此了解。恰如温总理所评价:“你们把一个‘以人为本,革新、浪漫和创新’的法国,展示给中国人民。我们把一个‘古老、多彩、现代’的中国,展示给法国人民。这项历时两年的文化盛事谱写了中法关系史上的华彩乐章,也成为中欧乃至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创举。”

  温总理分析了中法得以开展大规模文化交流活动的历史基础。他说,法兰西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是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各自创造的灿烂文化分别成为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数百年来,两国人民互为对方的文明所吸引,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早在16世纪,法国一批人文主义作家就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强烈兴趣———伏尔泰曾说,作为思想家来研究这个星球的时候,首先要把目光投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一大批中国青年学子赴法探求救国真理,寻找艺术源泉。他们当中涌现出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新中国杰出的领导人,也产生了巴金、钱钟书、徐悲鸿等文学艺术巨匠。

  温总理引用孔子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指出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不仅可以长期和谐相处,而且能够互相汲取营养共同发展。这也正是中法成功互办文化年带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他强调,当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法兰西文化与中国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都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能力,两国人民完全能够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席谈话,赢得举座热情掌声。与会者纷纷对温总理的看法表示赞同,对在文化年活动中得到中方的支持表示感谢,对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表示期待。

  杨鹤鸣就12月7日将召开的中法文化年混委会最后一次会议,提出了与会者共同的关切:“这真的是最后一次吗?”温总理肯定地回答:“今后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会继续下去。”他建议中法双方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推动两国文化交流深入发展,并着眼于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双方对口文化机构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二是鼓励民间交往,充分发挥两国文化中心的作用,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三是广泛开展友好城市之间的文化周和其他类型的交流活动,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四是加强双方在联合国、亚欧会议等多边机构中的配合,共同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

  座谈结束后,温总理出席了中国文化部向为中法文化年活动做出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的6位法国朋友授予“文化交流贡献奖”的颁奖仪式,并向获奖者表示祝贺和感谢。离开节庆厅前,法国文艺界人士仍然依依不舍地围聚在温总理面前,表达满心的喜悦和由衷的敬意。

  最后,温总理应主人之邀,欣赏了奥赛博物馆收藏的几幅著名的法国印象派画作。

  塞纳河畔的这次不过两个小时的“文化之约”,虽然只是中法交往史上的一个短暂瞬间,但却展示出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新起点,一个通过架设宽阔的文化桥梁,让两国人民世代相知、相契的新境界。

  (本报巴黎12月5日电)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07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