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洪水走廊”将成资源宝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7:08 大众网-大众日报

  在南水北调、胶东调水相继开工后,今天,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又鸣响了开工的礼炮。水利专家表示,续建工程全部完工后,不但占全省三分之一国土面积的沂沭泗流域洪涝灾害基本解除,而且也为该地区洪水资源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苏北鲁南长期洪水肆虐

  所谓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是国家为解决鲁南、鲁西南、苏北地区洪涝灾害而实施的重点防洪工程,也是国家治淮骨干工程。

  自12世纪起,由于黄河南侵,淤塞河道,致使该地区水旱灾害频繁。据史料记载,1368年至1948年的580年中,该流域发生大水灾340次,旱灾近300次。

  临(沭)郯(城)苍(山),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洪水走廊。水利失修,水患深重。拿沂河来说,在东调南下工程建成前,每年汛期洪水大流量下泄,堤防塌岸现象非常普遍,两岸农田房屋经常被淹。单是每年为抢工抢险投入的人力、物力,耗资都过千万元。

  南四湖水患也是如此。据介绍,1957年,南四湖发生一次特大洪水,平均水位高达35.5米,洪水四处漫溢,给当地百姓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一期工程完工从此不再怕水

  其实,早在国家还没有正式提出东调南下工程之前,1949年4月,伴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我省就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导沭整沂”工程。百万齐鲁儿女齐上阵,开挖了新沭河、分沂入沭水道,修建了江风口分洪闸,开辟了邳(州)苍(山)分洪道,修筑了人民胜利堰。工程新开挖河道38公里,日上阵劳力最高达20余万人。

  1957年起,我省又摆开了治理南四湖的战场。新修了湖东、湖西大堤,在南四湖上修筑了雄伟的二级大坝,并在坝上建起3座大型节制闸和船闸。

  1971年,国家正式启动东调南下工程。其总体布局是:拓展南四湖洪水南下出路,扩大沂河、沭河、新沂河、新沭河排洪入海水道,使沂河、沭河中上游80%的洪水经新沭河就近东调入海,减轻骆马湖、新沂河行洪负担,腾出部分蓄排库容,接纳南四湖洪水,以提高沂沭泗河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

  1991年江淮大水,国务院要求东调南下工程一期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建设,我省的东调南下工程共分为两期实施。到目前,我省境内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完成投资12亿多元。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东调南下一期工程的效益已开始显现。整个沂沭泗河水系入海能力由1949年的不足1000立方米/秒扩大到12000立方米/秒,中下游河段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使沂沭河洪水就近东调入海成为现实。截至目前,已有32个年份通过新沭河分洪入海,实现了洪水入河畅流、归海有路,改变了黄泛区数百年来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减轻了流域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

  省水利厅副厅长刘勇毅介绍说,2003年汛期,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东调南下一期工程,发挥了水利工程巨大的减灾作用,夺取了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重大胜利。今年,南四湖发生罕见秋汛,相当于1957年的洪水。韩庄闸下泄流量一度达2000立方米/秒,创下历史新高。整个汛期,南四湖共下泄湖水55亿立方米。但流域内没有出现一处垮坝险情,没有一人伤亡。初步统计,仅济宁市防洪减灾效益就超过107亿元。

  南四湖可形成特大水库

  按照国家要求,治淮东调南下续建(二期)山东境内工程按50年一遇标准实施,规划投资40亿元。包括9项工程,分四批实施。其中第一批2项,分别是今天开工的刘家道口枢纽工程和南四湖湖东堤工程,预计2007年完工;第二批1项,即韩庄运河扩大工程,计划2006年开工,2008年完成;第三批3项,分别是分沂入沭扩大工程、新沭河治理工程及南四湖湖内工程,计划2007年开工,2009年完成;第四批3项,分别是沂河治理工程、沭河治理工程、邳(州)苍(山)分洪道工程,计划2008年开工,2009年底完成。

  续建工程首批开工建设项目——南四湖湖东堤和刘家道口枢纽两个工程,为洪水资源化创造了条件。南四湖入湖河流有53条,大多是源短流急,暴涨暴落。每年汛期,近30亿立方米的水南泄。湖东堤在一期已实施45公里的基础上,将再续建近60公里。建成后,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南四湖将有望形成一个特大水库。随着将来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的完工,南四湖完全可以做到来水能蓄,有涝能排,需水能调。

  大官庄水利枢纽管理局局长温国玉告诉记者,泄洪闸自建成后,每年东调的洪水都超过了2亿立方米。这次,续建工程启动,刘家道口关键性控制工程开工建设,加上沭河两岸堤防的加高培厚,不但泄洪闸分洪能力增强了,而且能够发挥灌溉效益:蓄水也能从现在的500立方米提高到50000立方米。

  省水利厅厅长宋继峰表示,治淮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的兴建,不但使占全省三分之一国土面积的沂沭泗流域洪涝威胁有望基本解除,使工程范围内3000多万人口、3020个规模以上工矿企业获得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而且将促进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提高洪水资源化水平,为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与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提供更加完善的工程体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