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留守女孩孤独成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9:05 海峡网-厦门日报

  性别平等十年之路(1995-2005)

  中国女记者百人行暨新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系列报道

  ——厦门市外来员工留守女孩问题调查

  

留守女孩孤独成长(图)

  编者按

  今年是联合国在北京召开第四届世妇会10周年,全国妇联和中国记协在全国发起了“中国女记者百人行”,厦门日报成为该活动在福建省的惟一指定协办媒体,并推出了性别平等10年之路系列报道,全面反映厦门妇女的进步发展,由4个专版组成的系列报道在厦门日报见报后,被中国妇女报等媒体、人民网等20多家网站转载,进入“百人行”公共信息平台后,其占有份额和点击率处于领先地位,在推动性别平等建设方面为全国媒体起到表率作用。12月1日,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自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外来员工留守女孩问题调查、反性骚扰、反家庭暴力和男性全面参与生殖健康4个专题报道,反映厦门妇女生存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敬请关注!

  核心提示

  7比3,这是厦门市外来员工子弟学校男女生比例,造成性别比严重失调主要是因为外来员工往往把男孩带到厦门读书,把女孩扔在老家。这一做法是男性中心文化的深刻体现,它所带来的后果是对女性发展权的现实践踏与直接剥夺,这不只是影响到女性发展的问题,更大的危害在于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故事

  

  “性别”就是那根稻草

  李桂香(化名)在厦门家里的那台黑白电视上曾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贫穷的母亲供不起一对姐妹的学费,母亲让姐妹俩通过抽签来决定谁可以继续升学。

  电视上的姐妹俩通过稻草决定了各自的命运,但李桂香却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她是个女孩而弟弟是个男孩,在姐弟俩中间,在许多留守女孩那儿,“性别”就是那根稻草。

  又是周末,13岁的李桂香最后一个离开了学校,她不知要往哪儿去,到舅舅家还是叔叔家,她一时决定不下来,因为无论去哪个家都不是自己的家。她家有七八年时间总是大门紧锁,爸爸妈妈都到厦门打工了,弟弟从出生后就一直跟着爸爸妈妈,就她一人留在江西鄱阳的家里。

  她所就读的学校是私人办的,离家有10公里,她原本不用到离家这么远的学校读书,家附近就有学校了,但学校没有寄宿,而现在的这所私立学校有让学生寄宿,尽管教学条件很差,历史、地理等科目因为缺乏师资而开不了课。爸爸还是坚持把她送来,报名后,爸爸留下100元钱就走了,他又到厦门打工了,他没说什么时候再寄钱,总之两个月过去了,桂香没再收到爸爸寄来的钱。

  桂香每三天回一趟外婆家,她来回步行10公里是为了从外婆那儿带一袋米和一罐咸菜。天热时,咸菜到了第二天就有酸味,第三天就发出臭味,但桂香只能吃这罐咸菜,她难得去买学校食堂的菜,爸爸留下的这100元钱,如果吃了,那学习用品怎么办?

  对桂香而言,春节是个重大的节日,因为那是她与厦门的爸爸妈妈弟弟团圆的日子。每逢春节,爸爸就会吩咐来往于鄱阳和厦门的老乡把她顺便带来。但春节毕竟只是一年才一次,一年365个日子中的绝大部分日子,这位13岁的女孩总是孤独一人。生病了,她得自己去看乡村医生,而且只能开很便宜的药,最好是草药;挨老师批评了,她只能躲在学校某个角落嘤嘤地哭。最要命的是,她经常吃不饱,咸菜臭了,她只能干咽着饭。

  春节盛大却短促。她恳求爸爸把她接到厦门读书,爸爸愁容满面地说:“负担不起啊。”她又问为什么弟弟可以一直呆在爸爸妈妈身边,爸爸说:“弟弟是男的,再苦也要把他培养成人,让他出人头地。”

  探情

  

  缺少女生的班级很难管

  39比12,37比10,30比9,前者为班级男生数,后者为班级女生数。如此失调的性别比在厦门外来员工子弟学校的班级里随处可见。从校领导到任课老师都说:“男生大大多于女生,这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二年一班的班主任李竹霞老师的嗓子都快喊哑了,在操场上,她要把全班51位同学组成一个合唱队进行排练,可孩子们嬉闹不停,好不容易把一人摆正了,好几个人又动了起来,等到李老师把班级合唱队整好时,一个半小时过去了,放学时间早到了,只好等到明天再排练合唱了。合唱队难整,李老师认为那是因为班上男生远远大于女生,“他们就比不听话,比闹,而且女生也被传染了,女生不像女生,有时还比男生闹。”

  第二课堂闹倒还好,课堂上闹就让李竹霞等老师头大了:“总是安静不下来,讲课时,每三到五分钟就要停下一次整顿课堂纪律。”外来员工子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父母打工忙,家庭教育跟不上,行为习惯差,加上男生天性不服约束,这就造成了以男生为主、女生很少的班级在管理上难度很大,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校党支部副书记唐紫芳等老师认为,打工家庭把女童扔在老家把男童带到厦门,除了经济困难之外,更主要是因为他们女不如男的观念根深蒂固。

  部分女童,即使被带到厦门来读书,只要家里有个哥哥或弟弟,她们就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轻视。比如一名女学生摔断了腿,在做完第一次手术后,医生建议要再做一次才能痊愈,可她现在还没能做,走路一瘸一拐的,父母说家里没钱,“有些钱得留给弟弟读书用” 。

  解读

  

  践踏女性发展权 影响和谐社会构建

  专家名片

  赵叶珠,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女性学

  记者:女性在儿童时期得不到良好教育,她的发展权将受到怎样的侵害?

  赵叶珠:教育是人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留守女孩绝大部分生活在贫困的农村,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亦无人管教,教育与学习也处于放任的状态,这对她们人生最初的基础的教育极为不利。而如果没有奠定好基本的文化基础,社会参与、经济参与和文化参与将很难实现,尤其是经济参与能力低是最致命的。在中国,女性要取得与男性地位平等的前提是经济独立,一个没有经济参与能力的女性谈性别平等是一种奢望。另外,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一般是缺乏自信心的,加上经济上对男性的依赖,无形中认同了女不如男的观念,自身的潜能将难以得到发挥,更谈不上超越自我、超越男性。

  记者:除了自身的发展权受到践踏之外,对于两性关系,对于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又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赵叶珠:我们说,教育一位男性,就是教育他本人;而教育一位女性,却等于教育了好几代人。因为女性是社会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养儿育女的重任。在这一过程中,她是性别文化的携带者和传播者,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没有性别平等意识的女性,她会把陈旧的性别观念遗传给下一代,造成性别的继续不平等。其次,母亲的教育程度还会影响到后代的人口素质。我国有关部门曾对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省份进行调查,发现女童入学率增长与双亲的文化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尤其是母亲文化程度越低,未入学女童的比例也就越高。第三,和谐社会的创建是以消除贫困为前提的,目前,人口数量过多仍是贫困地区贫困的根源之一,世界银行通过在各国进行的计量经济研究表明,妇女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一年,其生育率即可降低5-10%,妇女的生育意愿、生育状况与妇女受教育水平之间存有相关关系,妇女受教育水平越低的地区,生育率就越高,经济就越贫困,离和谐社会越远。

  记者: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

  赵叶珠:一是建议外来员工尽量把女孩带在身边接受良好教育;二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淡化养儿防老意识,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三是国家应对农村女孩教育有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撰稿/本报记者 年月 漫画 朱利军

  [手记]危险的青春期(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