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写《背影》的儿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9:11 贵州日报

  我读初中是在1956年。那时的课文,自然不会选入《背影》这类文章。可是,教语文的须眉皆白的老师却私下推荐我们去“好好读读”,说他为文章中的亲子之爱而热泪盈眶。我仔细地恭读了。读完,却不由蹙眉:普天下举凡为儿子送行、与脚夫侃价、定做皮大衣、选定座位、买橘子、再三叮咛等的父亲,要多少有多少!回想我的儿童时代,我那每天要垛500甏绍酒、常年一根草绳束腰、全靠拼“牛力”维持一家六口生计的酒作坊工人的父亲,其艰辛和困顿,较“坐办公室”的朱父,远远甚矣。然而,我们4个孩子在慈父的怀里,尽管没皮

大衣垫座,也不可能上北京念大学,但都没有挨饥饿、穿破衣的身受,没有肩头不见书包的难堪,没有任何曾被父亲重言呵斥的记忆。于是,觉得对《背影》没有那么激动的必要。

  在《背影》发表已80周年的今天,作为教师,我已教过好多回了。掩卷追思,深自惭愧:当时的我,鉴赏水平太低,不识货,对该文巧妙的构思,高超的表现手法,“淡显浓”和“平见曲”的独有文风和艺术魅力缺乏领悟。

  现在,我每教一回,总是为那个写《背影》的儿子领受父爱的敏感、细腻的体察和浓浓的感恩情愫所打动。我以为,这1500字的《背影》,充融在字里行间的,与其说是叙说亲子之爱,不如读作为人子者对慈父的感恩和眷念。如果今天有哪位父亲也一如朱父般给业已20岁、来往北京已有3次的儿子送行,还有多少儿子会如朱自清那样,铭记老父当时为他做的种种芝麻绿豆般的琐事,以及老父那笨拙、肥胖的背影,并为之垂泪呢?

  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说过:“仁以孝为本。要让世界充满爱,首先得从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发动起来。”说得多好啊!对父母之爱的不尽感恩才是中国文化根脉之一的“孝”的发动机。

  因此,我敢断言:写《背影》的那个儿子,如若命运让他成为巨贾富商,则他的父母双亲一定不会蹒跚于家园之外而郁郁寡欢;也因此,我对学生开言:“考”和“孝”这两个字,字形相似,笔划相等。你们除了为那个“考”字竭尽全力之外,一定别忽略了“孝”字在心中的应有地位。我希望你们“好好读读”,深入领悟写《背影》的儿子的那种浓浓的、绵绵不尽的感恩之情。作者:来源:新民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