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营经济:挑起淄川经济发展大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9:17 淄博新闻网

  本报通讯员 都玉秦 徐建军查阅淄川经济发展史,有一组数字让人对淄川刮目相看:到10月底,全区民营经济已占到全区经济总量的78%,民营企业达2300家,从业人员15万人,注册资金35亿元。民营经济从昔日不被人看好的爬坡过坎,跃升为淄川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爬坡过坎1993年2月3日,原淄博第七棉纺厂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悄悄改制为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由此,淄川第一家股份制合作企业正式诞生。不经意间,市场经济中最

活跃的因素――民营经济在淄川这块热土上扬帆启航。

  12年过去了,昔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摇摇欲晃的第七棉纺厂,改制后很快令人刮目相看:A、B股上市;世界产量最大的高档衬衣色织面料生产厂家;拥有青岛保税区鲁泰国际贸易等七家控股子公司……被业内人士称之为“鲁泰现象”。

  周民,淄川区罗村镇的一位农民,于1987年成立淄博锦汇纺织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80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5.5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2002年,周民又以超人的胆识,投资1500万元在南非创建了当地最大的绒线生产企业――恒坤八八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首家到境外办厂的民营企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

  “鲁泰现象”和周民的胆识只是淄川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12年来,淄川民营经济“爬坡过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淄川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到目前,全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发展到386家,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达到60家,超亿元的30多家。

  百舸争流――不断培养、举荐民营经济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民营经济发展推波助澜。

  ――达成共识,允许民营经济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四不限、四放开”。

  ……这些政策,让淄川民营经济轻装前行,厚积薄发。

  “到洋人的土地上,赚洋人的钱。”这是淄博山川集团总经理车献梁的名言。

  2003年7月,山川集团与古巴正式签订在古巴建设生产一次性注射器工厂的协议,在淄博乃至全省医药界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为此,古巴将从山川引进设备、技术建厂项目列为“东方计划”。截至去年底,山川集团80%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外,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淄川有4家民营企业在境外设置了常设机构,112家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同时,淄川区委、区政府因势利导,引导民营企业将目光瞄准升级改造和产业集群化,加速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向科技型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淄博松竹铝材有限公司是淄川民营企业的又一面旗帜,所生产的铝门窗型材总产量及市场份额均居全国同类企业之首。2003年,当同类企业还在为如何提高产量发愁的时候,松竹铝材已经走上产品创新和升级之路,生产优质及超薄铝门窗型材,向高档和节能领域拓展。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开发出高档节能的铝门窗型材,成为国内第二家有能力生产这种铝门窗型材的企业。2004年,“松竹”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