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冰雪上行走800公里“太阳使者”寻访团抵东方第一县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12:04 生活报

  本报首席记者 于鸿斌

  “

  5日9时出发,“太阳岛雪博会———寻找太阳使者2005俄罗斯行”寻访团出访俄罗斯之前,首先驱车赶往迎接被誉为我国“东方第一县”的抚远,迎接祖国的第一缕阳光,记

录阳光背后的人与事。当寻访团驱车800公里抵达抚远时,已经是14时许了。

  冰雪路面:好车也难行

  由本报与中国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事馆、哈尔滨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松北区政府、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局和哈尔滨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太阳岛雪博会———寻找太阳使者2005俄罗斯行”大型寻访活动,寻访团一行9人,分乘三辆车前往抚远。5日10时许,寻访团刚一抵达哈同公路金家收费站,就吸引了哈同公路路政处工作人员的目光,当听说寻访团不仅要到抚远,还要从同江出境赶往俄罗斯时,当即表示:一路绿灯。

  大雪过后的哈同公路,从哈尔滨到方正段,还算好走。过了方正段,车速开始变得慢了,雪后的路面不仅有大量积雪覆盖,而且有的路段还形成了冰凌和冰面,走在上面,一会儿颠簸,一会儿打滑。

  抵达原计划中的第一个驻地佳木斯时,虽然连天阴霾,但天色尚早。寻访团紧急协商后,决定趁着能见度尚可继续赶路,并信誓旦旦地表示,当晚在富锦市安营扎寨。驶上同三公路,路面的积雪渐厚渐多,会车时对向来车卷起的雪雾严重影响了前行的视野,此时的车速也从最初的每小时120公里骤减为每小时30公里。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路况也越来越糟糕,寻访团赶到集贤县出口时,不远处的福利屯已经是华灯初上,寻访团又做出决定:当晚就在集贤县住了。

  夜宿集贤:围着花车看

  黑土肥沃得能攥出油的集贤县,那里的人热情好客,人杰地灵。寻访团的三辆花车刚停在驻地门口,围观的人们便纷纷对寻访花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位戴着口罩的女学生边看花车,边和同伴议论:“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去过太阳岛,景可漂亮了。今年寒假,我上哈尔滨大姑家,到那时,肯定能去太阳岛看雪博会。”住在寻访团驻地附近的张大爷对三辆花车产生了好感,围着花车看了好半天后,心生纳闷:太阳使者是啥人呢?拎着行李的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局的毛丽萍解释说:太阳使者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了不平凡业绩的人。比如,扫大街的环卫工人,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就有机会入选太阳使者。“那长相有标准吗?”毛丽萍解释道:“太阳岛寻找太阳使者,不是选美,对长相没有任何要求,只求心灵美。”“咱国家这种优秀的人多了去了,为啥舍近求远到俄罗斯寻找?”张大爷拉出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大爷,去年选的太阳使者就是咱们身边的优秀的平凡人,明年是中国俄罗斯年,历史上两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哈尔滨,在建国初期,曾受到前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而且还有很多俄罗斯人多年致力于中俄两国人民的友好,于是决定到友好邻邦去寻找太阳使者。”

  中国东极:期待好天气

  6日一大早,太阳使者寻访团离开集贤县福利屯,奔向抚远。从集贤到富锦的公路,道窄、雾大、冰多、难行。有了前一天36公里跑了一个半小时的经历之后,寻访团决策者的眉头和天上的云遮日一样,心事重重。

  在富锦市区,寻访团的花车成了市民纷纷驻足观望的焦点。厚厚的冰雪路面,却成了寻访团心头的一块砖。出了富锦,坐在头车的生活报记者频频从对讲机中传递路况信息:前方路况良好,头车时速100公里!要是接下来的路都这样该多好!寻访团团员们纷纷表达着同样的心愿。

  果然,从富锦到同江,从同江到抚远,除了所经村屯路面不敢恭维以外,其余路面不仅平整,积雪清得干净,而且视野良好,来往车辆也不多。好路莫错过,本报和哈尔滨电视台的寻访团记者频频按下快门和操起摄像机,记录沿途的迷人风光:天上淡淡的白云飘,远山呈现出黑与白的双颜色,广袤的田野披上了圣洁的衣裳……

  经村庄,穿林海,过田野,寻访团驱车快速穿行在同抚公路上。当车身右侧出现一条已经结冰的大江时,寻访团误以为看到了黑龙江,一位老乡告诉记者,这条江叫浓江,不是黑龙江,不过这里距离抚远县城只有9公里了。10分钟后,“东方第一县”的门楼映入眼帘,寻访团一片欢呼:祖国的东极———抚远,我们来了,我们来和你一同迎接祖国的第一缕阳光。此时,寻访团团员的心愿只有一个:天公作美,明天是个大晴天。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