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陈哲甫和李叔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09:28 今晚报

  陈哲甫和李叔同为同时代人,也是天津的乡贤、文士,长李叔同13岁。从现知的一些史料,特别是陈为李作的《送别》、《人与自然界》和《归燕》三首歌词写四段续词的艺事活动,可证陈哲甫和李叔同相知相识,多有因缘。

  陈哲甫(1867—1948),名恩荣,又字蔗圃,天津人。幼孤,由母亲俞氏教养。1893年考中举人,1903年经严范孙推荐,和陈筱庄等共10人去日本官费留学,习师范教育。归

国后在直隶(省)为视学多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陈筱庄任北京高等师范(现“北师大”前身)校长时,陈哲甫应邀为斋务长和教授8年,后续在平、津和大后方的一些院校讲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回津从事著述。陈哲甫一生喜诗词,在津人王斗瞻所著《陈哲甫教授事迹》(以下简答《事迹》)专册中,有“赋诗万首,文词豪放”的记载。据此推测,陈氏为李叔同《送别》等三首歌词的四段续词,当也包括在内的。

  先列出陈哲甫为李叔同三首歌词的续词,再说陈、李两氏的相知相识———或可能还有一层亲戚的关系。

  陈哲甫的四段续词,都刊在1990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李叔同———弘一法师歌曲全集》中。

  《送别》续词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把裤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人与自然界》续词两段,为:“狂风撼竹乱次行,风过劲节弥昂藏。吾人心志宜坚强,历尽艰辛不磨灭,惟天降福俾尔昌。”“骤雨摧花困丛芳,雨霁依然锦绣场。吾人心志宜坚强,历尽艰辛不磨灭,惟天降福裨尔昌。”

  《归燕》续词为:“双双燕子语关关,似语久客心悬悬,时序变迁天忽寒,西风吹薄双襟单。呢喃,呢喃,呢喃,呢喃,整翮振羽穿碧天,计程已度万家烟,形影相随渴与餐。去年今日辞故园,今年昨日赋反旋,不如归去心安然,当似春归在客先。呢喃,呢喃,呢喃,呢喃,不如归去心安然。”

  在《事迹》一文和有关天津宗教史料中,可以查到一些陈哲甫和李叔同相知相识的根据,还发现他们或还有可能是亲戚的线索。

  一、在《事迹》中,说陈哲甫和严范孙、赵幼梅、王仁安、陈筱庄等都为文友,而严、赵、王、陈等也与李叔同都有往来,且1915年陈筱庄(名宝泉)去杭州时,曾力邀李叔同北上任教未果,李有《喝火令》词一首相赠之事(见林子青著《弘一大师新谱》)。两陈当年都同在北京高等师范任事,陈哲甫当会知道李叔同在杭州的情况,续词为此后之作。

  二、《事迹》中,有陈哲甫“喜谈宗教,以刘广庆和张伯苓为友”的记载,查《天津宗教资料选辑》第一辑有关文字,知刘广庆是东门里仓门口基督教教堂的第一任牧师,张伯苓是此教堂的创办者之一。又据李叔同次子李端《家事琐记》一文回忆,说他的五舅父俞霭青在南开中学工作,奉基督教,和校长张伯苓一起在仓门口办过教堂,等等。据此推测:俞霭青奉教、陈哲甫也奉教,陈母为俞氏,是否有亲戚关系?推测一是俞姓人家比较少,或有可能;二是陈哲甫幼孤,由母亲俞氏教养中举,家境应较好,而俞家是干茶业行,后人多业商和从事教育工作,也是富裕家庭。又知陈、俞两姓现在津的族人尚多,或有可能会提供一些线索,有利于进一步寻证。

  循以上的根据和推测,则陈哲甫为李叔同的三首歌续词四段的艺事,就更有新意了。以《送别》为例,续词中的“雁声酸”、“塞烟寒”、“长别离”、“泪如雨”、“谁与语”等句就更感人。又《人与自然界》和《归燕》两曲,填词后多为基督教复活节的祈祷赞美诗之属。陈的后两首共三段续词,则又和他的宗教信仰有关了。总之,都是常想思,念故人!

  按:《事迹》为四页的小32开的小册子,为陈氏题照的李金藻(字琴湘),也是1903年与陈氏等去日本留学的津门教育家之一,“七七”事变前曾为天津市教育局局长和河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