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谈刘项争斗:九里山前作战场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07:58 人民网 |
10月29日的下午,毛泽东来到了九里山。 在去九里山的途中,他对车上的同志说: “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据文献记载,从战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起4000多年里,在徐州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事,就有400起,九里山则是一个重要战场,更是军事要塞。 你们看过《水浒传》吗?那里有一首歌谣: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 它说的正是刘项楚汉相争的故事。” 有位同志插话说:“主席,为我们讲讲楚汉相争的故事吧。” “秦朝末年,由于秦始皇残酷的统治,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沛县人刘邦揭竿而起,自立为沛公。下相人,也就是今日宿迁人项梁、项羽避仇吴中,杀死吴郡太守,也举起义旗。全国很多地方的农民以及原六国旧人纷纷起来反秦。当时的刘邦官居泗水亭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长吧,48岁。那位以‘万人敌’为志向的项羽,才28岁,是个年轻小伙子。 “刘邦起兵后,在山东西南江苏丰沛一带打了几个小胜仗。项梁、项羽率8000子弟兵挥师北上。而且力量很快扩大到六七万人,两军合并,力量更大。 “陈胜、吴广西进起初顺利,当打到离咸阳不远的戏地时,被章邯打败。陈胜退到今安徽蒙城一带被车夫庄贾杀害。陈胜、吴广起义军失败。 “这时反秦力量主要是项、刘两支。项梁因骄傲在定陶被章邯打败身亡。刘、项把他们拥立的楚怀王从盱眙接走,退守徐州。 “章邯以为杀死项梁,楚军不再构成威胁,便挥师攻赵。赵大败退守巨鹿,向怀王求救。楚怀王命宋义、项羽、范增率一路人马救赵,攻打章邯;另命刘邦率部西进攻打河南,而后取咸阳。此前,楚王曾对诸将有言‘先入关者王之’。 “宋义和项羽率军来到安阳,宋义按兵不动以‘观虎斗’。项羽急切之下,杀宋义自代上将军,立刻破釜沉舟,渡河救赵。他与秦军连打9仗,所向披靡,又在今河北临漳打败章邯,章邯投降。不久,项羽在河南渑池坑杀秦降卒20多万。项羽消灭了秦的主力后向关中进发。 “刘邦率军从砀郡出发,很快攻下昌邑(山东巨野东南)、高阳(河南杞县西)、陈留(开封东南)、白马(河南滑县东)、颍阳(河南许昌东南)、平阳(河南孟津东)、宛城(河南南阳)等地,并顺利入关。秦王子婴开城投降。秦王朝灭亡。刘邦入城后‘约法三章’很受秦民欢迎,刘邦并派兵把守函谷关。 “等项羽挥师西进时,刘邦已平定关中。他闻此大怒,率40万大军欲消灭刘邦。刘邦当时只有10万人马,不敢与项羽抗衡,只好在‘鸿门宴’上‘委曲求全’,才避免与项羽血战。 “项羽率军屠杀进咸阳,火烧阿房宫,以最高统帅名义进行分封。他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自称西楚霸王,都彭城。自以为天下太平,衣锦还乡了! “刘邦是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有萧何、张良出谋划策,在南郑又起用韩信为大将。他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掩人耳目,突击三秦,并取得成功。他以关中为根据地东向与项羽争天下。于是长达数年的楚汉相争开始了。” 毛泽东还没讲完,小车已到了九里山。 下车后,大家一边看一边走,一边听毛泽东继续讲: “刘邦乘项羽打齐赵之际,迅速东进,数十万大军很快占领了彭城。但刘邦因胜利产生骄傲,对项羽反扑估计不够。当项羽得知刘邦攻占了彭城,大为惊慌,急率精兵3万返彭城。这时的刘邦却在彭城置酒与各路诸侯喝庆功酒呢!楚军在早晨向汉军发起进攻,先击破汉驻鲁(山东曲阜)的樊哙部,又穿越胡陵(沛县北),过九里山,大败驻萧县(安徽萧县)汉军,而后直驱彭城。一日之内赶回彭城,可谓神速。刘邦急促开城迎战,溃不成军,大败而逃。汉军沿谷泗二水退逃,被杀十几万,在东濉水上又被项羽赶上杀死十几万人,史书上说‘濉水为之不流’。可见死人之多。刘邦只带数十骑逃走,他的父亲和老婆都落到项羽手中,真是惨败啊! “刘邦逃到荥阳,收集逃散士卒,萧何从关中派来增援部队,他又把韩信的部队收来,汉军重新振作起来。此后刘项长期对峙,或拉锯战于荥阳、成皋一带。 “刘邦吸取经验教训,与张良、陈平等共同谋画如何战胜项羽,决定采取4条措施。一是由刘邦本人与项羽坚持正面对峙,牵制项羽主力,又不与其决战;二是命韩信从北向东,攻打魏赵,再攻取齐,从北面向项羽施加压力;三是联合英布和彭越不时袭扰项羽后方;四是用重金收买项羽手下的人,进行离间活动,尤其离间项羽与范增的关系,因范增是位大谋士。结果项羽四处挨打,疲于奔命,加之后勤跟不上,只好提出以鸿沟(河南荥阳)为界,‘中分天下’,西为刘属,东为项属。 “刘邦表面同意双方都撤军。其实他依张良、陈平建议,耍了个鬼把戏。当项羽后退时,他却偷偷从后边杀来。同时,刘邦命令韩信从齐、彭越从梁、英布从淮南,会战项羽,对项羽形成战略包围。 “项羽边战边退,而刘邦则步步逼进。具体行军路线大体上是荥阳、郑州、阳夏(河南太康)、彭城、垓下(安徽灵壁东南)。民间传说在九里山中山峰团山韩信曾指挥军队与项羽发生过激战,项羽由此退往垓下。” 当来到樊哙磨旗石时,当地同志解释说:“相传楚汉决战时,汉军大将樊哙曾在山上竖立一面大旗指挥战斗,因为旗能磨倒山石,所以叫磨旗石。” 而后,毛泽东又看了象山半山腰的白云洞。 当地同志向毛泽东介绍:“据说它是项羽命令士兵挖的隧道,出口在汉军阵后,因而摆脱了汉军的包围。” 毛泽东风趣地说:“看来项羽还懂地道战呢!要不是这个洞他早就完蛋了。” 顺着白云洞向下,毛泽东又去看了刘向墓。 在返回的途中,毛泽东的话题仍是研究讲解古代战场和楚汉相争。他后面主要讲了垓下决战和双方的经验教训。 下午4点钟,毛泽东返回到在九里山机场专用线上的专列上。上车后毛泽东和其他领导尚有余兴。毛泽东连连说: “今天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毛泽东又说:“刘邦在这里战胜了项羽,我们在这里战胜了蒋介石。我们不能学习楚霸王,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也要牢记自己的经验教训。”(《毛泽东指点江山》第1178~1183页) (摘自《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