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少年仍有成长的烦恼 性教育不能再讳莫如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07:20 新华网

  今年10月29日,上海一名18岁少女将自己产下的女婴从六楼抛下;11月1日,上海一名13岁的少年被发现猥亵一岁半的女婴。与此同时,上海市首个青少年性生理心理门诊却因前来咨询者寥寥无几而停办。

  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发出了怎样的警示?我们的青少年性教育工作应该怎样改革?

  中国父母在性教育上的通病:遮遮掩掩

  《三字经》中有一句,“养不教,父之过”,但有几个父母会以孔子说“食色性也”时那样的坦荡对孩子进行性启蒙教育呢?中国父母在开展性教育时,普遍是遮遮掩掩、扭扭捏捏。

  

青少年仍有成长的烦恼性教育不能再讳莫如深

  青少年性教育需要靠父母的引导今年10月29日,上海一名18岁少女在自家的洗手间产下女婴后,竟把女婴从六楼的窗口抛出导致女婴死亡。更令人震惊的是,与她朝夕相处的父母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怀孕。她的母亲不知道女儿有男友,再加上女儿又买了呼拉圈和束腰带作减肥用,所以母亲简单地以为女儿腰围变大只是因为“发胖”,还打算去给女儿做抽脂手术。

  有人把这位少女的行为归结为心理原因。但创办上海第一家青少年性生理心理门诊的沈朝斌主任认为:“心理治疗是针对有精神问题的患者的,而青少年性教育问题缺少的是知识的传播,而非简单的心态调整。这个女孩的行为体现的不是心理问题,更多的是知识缺乏的问题。如果了解事前避孕或者事后紧急避孕的措施,知道可以采取人工流产这种方式避免孩子的出生,她就不会生下孩子再将其从六楼抛下。”

  沈朝斌说,子女与父母沟通的严重缺乏是这个悲剧的主要原因。如果她的父母能够早些传授性的知识,平日多给她一点关心,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的事件完全可以避免。

  沈朝斌还提到,现在中小学生的家长在他们小时候普遍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性教育。在行为稍微出格就会被斥为“有伤风化”的时代,他们对“性”的了解多是靠着本能。当这代人成为了父母,面对孩子诸如“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自然多是支吾、打岔。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时代不同了,青少年如今面对着各种诱惑,缺乏父母这一贴心老师的指导,将是他们的最大损失。家长们对性的讳莫如深,不但解决不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还可能导致一些类似惨剧的重演。

  苍白失色的学校性教育

  除了家庭,学校应该是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学校的性教育是苍白失色的。

  

青少年仍有成长的烦恼性教育不能再讳莫如深
一个学生正在认真阅读“青少年性教育“课本。
青少年仍有成长的烦恼性教育不能再讳莫如深
上海第一个青少年性心理门诊就设在这所医院里今年11月1日,浦东三林地区一名18个月大的女童遭到猥亵,经警方调查,涉案人竟是一名13岁的少年。这名少年的父母都是文盲,奶奶是瞎子。案发后,他的父亲居然说:“以前偷偷抢抢倒是有,怎么能想到他会干这个?”像这样的家庭环境,我们不可能对他的父母有过高要求,学校应当承担很大的责任。

  然而中国至今仍没有系统、科学的性教育课程。虽然目前中小学大多开设生理健康课,但大都在老师隐晦的只言片语后便草草结束,随着年级的升高,当升学问题压倒一切时,生理课甚至连一席之地也没有了。

  当然生理课老师的表现也情有可原,现今的中小学生理课只是副课,老师大多不是专业出身,只是在教授主课之余代上生理课。虽然生理课本已经十分浅显、模糊,但碍于面子,老师们大多不会放开来授业解惑。“中小学老师们认为由专业的医生来授课才合适”,沈主任无奈地笑着摇头。

  中小学青春期教育的境况堪忧,大学也是如此。大学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前沿,但目前开设了性教育选修课的学校只有华中师范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而华中师范大学成立的大学生性科学协会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

  其实,在避孕套已经公开售卖的大学校园,学生们希望了解性知识的需求是很自然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小李同学说:“比起求助于网络、自己乱猜瞎捉摸,权威的性教育课程当然要好得多。可能刚开始大家都有些害羞,但相信情况随着大环境的改变会好起来,总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咨询门诊为何关门?

  

青少年仍有成长的烦恼性教育不能再讳莫如深
上海一家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俱乐部。面对记者的镜头,女孩们都羞涩地遮住了脸。今年11月,上海首个青少年性生理心理咨询门诊因门庭冷落被迫关闭。

  这个咨询门诊设在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内,为保护咨询者的隐私,他们承诺不建立病史档案。为了消除咨询者的顾虑,门诊提供咨询的分别有一位男医生和一位女医生。但即使这样,在门诊开办的四年中也仅有500人来访,平均每两天才来一位咨询者。无奈中,门诊停止了营业。

  一方面是因青少年缺乏性知识引发了大量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为青少年提供的咨询服务却备受冷落。个中原因正如沈朝斌所说的,“人们对医生的职能了解得不够透彻,医生只能提供服务,无权要求也不会公开就医者的隐私。一个咨询者或患者完全可以在不透露自己真实姓名、身份的情况下得到有效的心理、生理治疗。”

  由于对医生不够了解,使得一些想来咨询的人不好意思或者不敢来。青少年羞于求医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暴露隐私,害怕他人的敏感眼光。他们更倾向于可绝对隐瞒身份,最好不用露面的咨询方式。网络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

  对于网上咨询,沈朝斌质疑其系统性与全面性:“医生与咨询者面对面地交流是不可替代的,网上的专家无法全面了解咨询者的情况,以偏概全的后果不堪设想。”沈主任举了个例子,比如早泄,中医让你进补,要吃六味地黄丸,西医却告诉你没问题。网络可以给你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法,但却无法提供针对你个人具体情况的结论。因此,医生这一决断者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网络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南京、上海等地相继开办了有关青少年性知识答疑的网站,有个别不法的“黑客”侵入该类网站,张贴黄色图片,发表不健康的言论,更有不法分子打着青少年性教育的旗号,开办登载各类淫秽信息的所谓“性知识网站”。这很可能使某些本来怀有良好目的的青少年反而因此感染了“黄毒”。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专家认为,青少年对性知识的渴求得不到正常渠道的满足是导致网络黄毒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有需要就会有供给。黄色网站腐蚀青少年的身心,自制力不强者如身陷泥沼不能自拔,性犯罪便是必然了。

  我国性教育工作期待新的突破

  

青少年仍有成长的烦恼性教育不能再讳莫如深

  穿着校服去做流产手术的女学生 沈朝斌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与子女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塑造儿童、青少年对于性的良好的心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素质。

  当然,一些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如上海虹口区计生委便组织专业人员进校园教授性课程。沈朝斌说:“我们去了不少学校讲课,也比较受师生欢迎。以后我们将主要从事这种方式的普及工作。”

  当被问及在家庭、学校以及各种社会力量中,哪一方在青少年性教育方面应该起到主要作用时,沈主任回答“医生有责任普及性知识,但校方应该承担主导作用,只有学校的教育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性教育改革的意义是长远的,它关系到全体国民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沈朝斌十分忧心地告诉记者:“我是专攻免疫学的,中国的人口基数大,艾滋病的传播速度逐年增长,而艾滋病又有5至10年的潜伏期,它的危害不会立即显现。如果现在不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很难想象我国艾滋病今后的蔓延情况。”(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