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爱着的寒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3:23 中国青年报

  坐在轮椅上的寒星,以一条名为“心灵之旅”的公益性热线电话和一个信箱,为成千上万个迷茫、失落、痛苦的人们送去温暖和慰藉,送去信心和希望。

  爱心在我身上创造了奇迹,我要用爱心回报社会

  一次,一位中年妇女来到她开的小卖店里,在交谈中,她得知对方是下岗女工,正

为生活和工作苦恼不堪。她热忱地以自己的经历给对方阐述了自强不息、路在脚下的道理,细雨入心,对方的脸上浮出了笑容。此后,她们成了朋友,每有苦恼她总能在寒星那里找到开心的钥匙。现在,这位女工成为一家公司的骨干,逢人便说:“我是在寒星循循善诱下走出困境的人,我为有她这样的朋友而骄傲。”

  日子久了,寒星发现不少来打电话的男女焦虑愤懑、伤心痛苦,对着电话,或哭泣或大吵大闹。她越来越感到,身体健康的人也需要爱的滋润,需要精神救助和心理抚慰。

  1996年12月16日,她将小卖部的公用电话正式改为公益电话,并起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心灵之旅。随后又开设了“心灵之旅”信箱。“寒星”这个笔名也从此叫响,她为自己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志愿服务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把爱的温暖送到许多被人忽略和遗忘的角落。“爱心在我身上创造了奇迹,我要用爱心回报社会。”寒星在日记中这样写,在生活中这样做。

  爱会产生力量,我要用爱心点亮所有的心灵

  令寒星吃惊的是,这条诞生在冰天雪地季节中的热线,竟迅速“火”起来。打热线的不仅是年轻人,更多的是成年人,从机关干部到个体摊贩,从厂长经理到下岗职工,从现役军人到外来打工人员……“爱会产生力量,我要用爱心点亮所有的心灵。”10年来,寒星通过“心灵之旅”热线救助过的各类有自杀企图的人多达247人,累计服务时间8000多个小时。几年来,不知有多少外来打工的人,在他们受到挫折和不公正待遇时,向寒星诉说过他们的委屈、艰辛、困惑和痛苦,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请把‘心灵之旅’当作又一个家吧。”就这样,在许多个夜晚,在别人纳凉散步或围炉取暖的时候,寒星却在电话里和他们娓娓谈心,帮他们重建信心、振作精神、开创新的生活。

  一位叫张功长的上海退休老人,从报纸上得知“心灵之旅”信箱的消息,便来信诉说了他的痛苦:独生儿子患了精神病,他孤苦无依,想一起寻短见了事。寒星用一封封充满同情与爱心的回信,使老人鼓起面对现实的勇气。经过多次治疗,儿子的病大为好转,一家人的日子“又有了欢声笑语”。

  大爱无界。十年来,寒星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及日本、美国、新加坡等来访者2.4万人次,信件9000余封,回信计60多万字。她被誉为“草原保尔”“西部雷锋”“新时期的张海迪”。

  爱使我“站立起来”,我要用爱使更多人健康成长

  我还能为社会,为人民做点什么?出名以后,这是寒星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1998年4月,内蒙古农业大学团委请她为林学系大学生们作一场报告,没想到各系大学生蜂拥而来,而且大受欢迎,掌声不断。这给她的启示是:我还可以走出家门,走向社会,通过作报告、辅导等形式,开辟另一种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志愿服务的途径。

  几年里,寒星不仅兼任国内30多所大中专院校不在编的德育老师,同时还经常被机关、部队邀请去作思想政治工作报告。她的报告记录里记着作过报告的地方,有税务、工商、妇联、团委、残联、再就业中心、街道社区,几乎包括了所有行业和部门,共2000多场。

  1999年,寒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光明路街道党工委东一社区党支部宣传委员。这一年,寒星根据自己成长的经历创作了《我是寒星》一书。此书荣获当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近年来,寒星被呼和浩特市授予“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三八红旗手”“自强模范”“五四青年标兵”“精神文明标兵”等称号,被评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

  2005年初,寒星又被呼和浩特市政协补习学校聘为专职“心理咨询课”老师,每学期每个班讲一到两次。学校还专门为寒星独设一间办公室,起名为“寒星姐姐谈心室”,以便学生随时与寒星交流。

  就在这年的5月17日,她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称号,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今天,寒星成了名人,但她的“心灵之旅”电话依旧响声不断,她的声音依旧饱含挚爱和深情。她的信箱依旧装满天南海北饱含渴望的来信,她依旧不间断地为社会公益事业奔波。她总是说:“爱是幸福的,被爱也是幸福的,这就够了。”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3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