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看病省钱七招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06:56 辽沈晚报

  医院治病真的那么贵吗?沈城部分市民存在就诊误区,无论疾病大小,一定要去大医院才放心。昨日,医疗专家通过本报,向市民传授就诊过程中的“省钱招数”。记者先后走访省、市、区、社区四级医疗机构,发现治疗同种疾病,价格各有差异。

  市民就医存在误区

  “在就诊过程中,市民们应该遵循‘大病大医、小病小瞧’的原则。”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陈红副院长告诉记者,有的市民就诊存在误区,无论得什么病,都要去大医院接受治疗,结果导致医疗费用“直线上升”。如果只是发烧、感冒之类的小病,市民可以在一级医院甚至小门诊接受治疗。如果是比较紧急、严重的疾病,比如突发高烧、意外事故、急动手术等情况,市民还是应该选择设备精良、医术高超的大医院。“大医院处理紧急情况的经验比较丰富。”另外,如果是比较特殊的“怪病”,市民可以考虑去专科门诊,比如皮肤病、羊痫风、肿瘤、肝病等专业性医院。

  小医院医保统筹花销少

  记者从沈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根据《关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调整个人自付比例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统筹基金起付标准重新调整后,三级医院统筹基金起付标准由900元下调至800元;二级医院统筹基金起付标准由原来的600元下调至500元。其他等级医院的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不变。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个人负担比例由15%下调至14%,三级医院由15%下调至12%,二级医院个人负担比例由10%下调至7%。一级医院个人负担比例由8%下调至6%,退休人员个人负担比例较在职职工再降低3个百分点。

  根据医保试行办法规定,医院等级越低,统筹金的起付标准越低,统筹金中个人支付的比例也越低。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同等医疗支出下,到等级越高的医院就医,个人出的钱越多。比如,在二级医院看病个人需负担100元,在三级医院则需支付120元,而二级以下的其他医疗机构则只需支付80元。

  专家教您省钱七招

  市民到医院看病如何省钱?专家通过本报向市民传授“省钱招数”。

  ·选准等级适当的医院。目前,医院分为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因医疗设备和技术不同,各项收费也不一样,中小医院床位费、门诊挂号费、检查费、手术费等相对便宜一些。一般来说,三级医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医院)因运行成本等原因,其门诊、手术和住院收费标准远高于一、二级医院。市民如果患有感冒发烧、高血压、肺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常见病,应选择一级、二级医院比较划算。如果患有疑难杂症、危重病以及不明原因的突发病,市民最好选择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还节省辗转求医的费用,避免耽误病情,利于确诊治疗。

  ·初诊可挂普通号。对于初诊患者而言,挂普通号即可。在复诊时,患者可挂专家门诊。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医生,在患者初次就诊时都要对患者的病因、病史、病情做详细了解,还要根据病情做相应的血液、尿液等物理、生化常规检查,结果出来以后才能确诊治疗。这些初诊工作,普通医生都能胜任。

  ·就诊携带原病历。在就诊过程中,许多患者经常忘记携带在当地医院做的检查资料。结果,患者只能重新化验,这样既浪费金钱又浪费时间。所以,患者应该妥善保存病历资料,以便看病时给医生准确、可靠的参考。

  ·选择恰当的手术时间。各大医院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星期天不做手术,但医院医生基本上都工作五天半,手术时间大都安排在周一至周六的上午,周末休息一般不做手术,除非急诊。如果不是急诊手术,患者最好选择在周一、周二住院。做完手术前的各项检查后,患者在周四或周五就可以排上手术。如果患者在周三住进医院,做完术前检查刚好赶在周末,只能在医院等待,多花两天的住院费用。

  ·将疾病对号入座。有些患者患有急症,却不去看急诊,以至延误病情,增加治疗费用。有的儿童患病后,家长却不带孩子去儿科看病,结果是费钱、费时,重者还可能贻误病情。

  ·不要迷信高档检查。有的患者对听诊器、心电图、B超做出的检查结论持怀疑态度,甚至主动要求接受CT、核磁共振等“高档”医疗检查。一些容易滥用又费用昂贵的诊疗项目并不适合所有患者,检查时还有副作用。很多患者不仅花了冤枉钱,检查效果还可能与初衷相反。像检查胆囊病变、心脏结构等,几十块钱的超声检查可能比上千元钱的CT、核磁共振效果更好。

  ·首选普通药。选择药品时,患者应该优先考虑普通药品。与价格较高的进口药、合资药相比,普通药品不仅价格便宜,也更加安全可靠。比如常见的阿司匹林、板蓝根冲剂等,每瓶价格不过十几元,但并不比几十元钱一瓶的进口药效果差。

  首席记者康科峰 实习生高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