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气荒”悄悄降临昆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10:45 滇池晨报

  

“气荒”悄悄降临昆明

  100元!这是昆明郊区的龙泉镇一瓶15公斤瓶装煤气的价格,这几乎是几个月前价格的整整两倍。住在云南电子管厂的刘先生只能在气站门口无可奈何地离开,他只带了95块钱出来买气,这个价格是一周前的,因为少了五块钱,而这时候气站是绝不会便宜卖的。

  从去年12月开始,昆明的瓶装煤气价格开始全线飙升。记者调查发现,昆明百江、滇黔桂两家燃气公司的15公斤装煤气价格分别从90元涨到95元,而一些小型气站的气价最高已达100元,且采取限量供应。

  龙泉镇燃气站工作人员表示,这是由于最近燃气供应比较紧张,同时龙泉镇的位置离码头较远,运输成本高。在二环路内,大部分气站价格在90元和95元之间。液化气涨价,对液化气生产厂家来说是难得的市场机遇;但对经销商和消费者来说,却“苦不堪言”。对经销商来说,液化气销售价格上涨了,可是利润却不大。液化气出厂价是“一天一个价”,价格上涨,销售量却呈下降趋势,不少液化气站生意清淡,经销商“心中也没有谱”,只能保本经营。特别是对于处在市场终端的普通消费者来说,液化气涨价明显加重了其消费负担,尤其给低收入群体带来了不利影响。在采访中很多用户告诉记者“液化气又涨价了,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一笔负担。在我们居住的老城区,别说天然气了,连煤气都没有,除了使用液化气别无他法。”在以下岗职工为主的茨坝社区,15公斤瓶装液化气每罐90元至95元的零售价格已经突破广大居民的心理承受最高线。一位姓李的下岗职工算了一笔账,液化气价格上涨使他们这三口之家月增支50元左右,对于像他们这样夫妻俩都是下岗职工、只有一个城市“低保”的困难群体而言,消化超支部分十分吃力。为了减轻由于液化气价格暴涨产生的生活压力,昆明大部分以液化气为主要能源的居民不得不承受液化气价格暴涨产生的生活压力,一些居民则开始考虑“气改电”甚至“气改煤”。不少困难家庭开始停用液化气,改烧煤炭。据介绍,如今仅龙头街附近的一个蜂窝煤店每天要比几个月前多卖出2000多块。虽然现在煤价也在上涨,但是细算下来,烧煤仍然能比用液化气一个月节约30多元。

  小气瓶紧连大市场国际原因占主导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次液化气涨价势头如此之猛呢?最主要还是受国际原油价格飞涨的大气候影响。去年以来多方面原因导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居高不下,这也是去年下半年部分地区出现“油荒”的主要因素。而液化气是石油的附属产品,是炼油制品过程中产出并回收的气体,在常温下经加压成为液态产品。目前,国内液化气供应量1/3以上依赖进口,因此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很大。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网站上看到,资料显示,由于主要进口地中东液化气价正不断上涨,华南从中东进口的液化气到岸价,已从去年8月份每吨4300多元,暴涨到目前的每吨约7000元。云南省燃气协会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预测,国际上燃气价格已攀升到7000元/吨,一吨燃气约能充68个瓶装气,这样每瓶气单纯气价就在100元以上,如果国际燃气价格持续上涨,那么气价随之飙升也就难以避免。

  据滇黔桂燃气公司的人员介绍,进入冬季以来液化气需求也进入高峰期。而海上风浪较大,运油气成本会相对提高,从而导致进口气总量减少。同时,从国内供应情况看,国产气由于北方寒流的影响,很难运到南方来;并且一些地区的部分生产企业在需求旺季出现设备故障或安排了停产检修,导致市场供应不增反降。随着气温的下降和节日到来,居民用气量和用气的户数出现季节性明显增长。这样就造成了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加剧。

  另一个原因是国内众多城市近来出现液化气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有关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国内外液化气价格严重倒挂,进口商不愿进口,导致供求紧张,价格上扬。 据了解,在目前全国液化气市场供应总体构成中,有1/3来自中国石化,1/3来自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和社会炼厂,另有1/3依靠进口。与成品油供应机制不同,液化气和润滑油一样,是我国较早放开的石油石化产品,其供应主体已经基本市场化。液化气终端市场主要由民营经销商掌控,因而保障市场供应的主要责任也不像成品油那样由国有大企业承担。在进口液化气价格不断上升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国内销售价格却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制而不能完全由市场决定。正是这种国内外液化气价格严重倒挂的定价机制,导致国内液化气生产和销售企业特别是民营生产销售商失去了积极性,进而导致液化气市场供求吃紧。

  2006年1月份国际液化气进口到岸成本价已达6300元/吨至6500元/吨;而国内液化气定价仍比照成品油的定价机制。

  据记者从云南省发改委了解到,早在2004年底液化气价格疯涨现象出现之初,国家发改委就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液化气价格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密切关注液化气的生产、进口、消费等供求变化情况,加强价格监测,做好液化气销售价格管理工作。”同时,“要求有关液化气生产企业认真执行国家关于液化气出厂价格的政策,按照与汽油保持1:0.83至0.92的比价关系确定出厂价格,不得擅自提高价格。”对放开液化气销售价格的地区,发改委要求,要制定液化气价格上涨应急预案,当价格发生异常波动时,要及时介入,依法进行临时价格干预,采取控制流通环节差价率、规定最高限价、实行提价申报、调价备案制度等措施,稳定市场价格。

  好钢没用在刀刃上用气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工程于去年12月30日全线贯通并投入商业运营之后的今天,为什么一些地区冬季天然气供需矛盾依然紧张?有专家指出,从直接原因看,冬季天然气供应紧张是由于我国冬夏用气峰谷差较大,冬季最高用气量与夏季最低用气量之比为13∶1。但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目前的定价气价较低,导致天然气消费结构不合理。

  早在今年夏季“用气淡季”时,中石油天然气管道分公司副总经理汤亚利在一次天然气论坛上曾发出警告:“由于价格调节机制失灵,导致天然气需求过快膨胀,将会引起市场的严重供需失衡。”

  据了解,目前我国天然气价格实行行政定价机制。与快速上涨的油价相比,天然气价格较低;相对煤炭而言,天然气又是清洁能源。因此,近年来昆明掀起一股“煤改气”、“油改气”热潮。不仅餐饮业改烧天然气、提倡出租车燃料改用天然气,而且许多工业企业的燃料也纷纷改用天然气。比如,甲醇、化肥等天然气化工项目以及燃气电厂等工业项目近年来快速发展,耗气量日趋增加。在2004年中国石油222亿方天然气销售量中,城市燃气占40.57%,化工原料占40.72%,工业燃料占15.21%,发电占3.5%。在世界整体天然气消费结构中,化工仅占4.1%,而我国化工用气比重超过40%,明显偏高。

  补贴政策尽快实行合理用气是出路

  老百姓习惯把“柴、米、油、盐、酱、醋、茶”称为“开门七件事”,如今位列七事之首的“柴出现了供应危机,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引起的恐慌可想而知。而如何在今后避免出现因“气不顺”造成的局面,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对策需要落实。

  对低保户实行燃料补贴。据记者了解,广州市政府决定对低收入家庭实行暂定为期3个月的每户每月20元的燃料补贴。广西、海南、江苏、安徽、江西五省区也已决定给予困难居民每月10-20元的临时燃料补贴。相关人士表示,这是为了缓解液化气价格持续上涨给困难居民生活带来的压力。另外,一些地方政府还考虑从销售环节上对燃气经营企业实行补贴政策,以平抑气价。昆明目前虽然供需矛盾还不算突出,但是否也应该提早考虑补贴政策,以免“气荒”来临时候手足无措。

  “中国石油的天然气业务虽然快速发展,但却赶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中国石油宣传部部长张平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清洁能源,而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应该主要用于城市燃气,而不宜过多用作工业燃料。

  然而,天然气作为一种商品,政府和供气企业很难以行政手段调控用气结构。专家认为,引导合理用气的最佳手段应该是价格。中国石油有关人士采访时提出:政府应该合理调整天然气定价机制,使天然气价格能反映其价值,避免能源的低价利用;同时,地方政府在制订城市发展规划时,应从优化能源结构入手,科学规划气、电、煤的利用比例。

  据了解,目前的天然气价格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2005年年初,国务院下发的《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最近,国家发改委领导亦明确表示,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要逐步提高天然气价格,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的价格关系,建立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调整的机制。

  能源巨头加大生产能源储备很关键

  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一致表示,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并作为国内两家最大的液化气生产供应商,他们都将为稳定国内液化气市场供应竭尽全力,一方面开足马力组织液化气生产;另一方面在价格上严格按照当地物价部门规定执行。据了解,中国石化去年下半年月均产量比上半年增加3万吨,去年12月份单月产量达到74万吨,大大超过月均产量。今年1月份,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液化气产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为确保天然气供应,中国石油一方面加大长庆、塔里木等气田的勘探开发力度,努力增强资源基础和供气能力;另一方面,加快天然气管网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对主要输气管线生产计划进行了妥善安排。“安全生产是保障供应的最重要的前提。”张平说,中国石油还制定西南、长庆、塔里木、青海四大气区和陕京线系统、西气东输、忠武线、涩宁兰管道的冬季运行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管网的系统安全管理和用气调度,建立了“月计划、周平衡、日指定”运行机制,加强24小时值班和实时监控,保证管网安全平稳运行。中国石油将首先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加强气源调配供应,努力做到产运销平衡,保证居民户、公用事业和重点用气户用气。

  “建立液化气储备已显得尤为迫切,我们也应该为外资进入能源行业设定必要条件。”专家建议,国家应该立法或制定行政规章,要求进入这一上游的外资或合资企业必须维持一定量的商业储备。多位专家介绍,目前世界上的液化气储备主要依靠商业储备。主要有两种储备模式:一是如美国,有多家资本雄厚的大型气商,出于长期投资和维护形象的考虑,自发建立大量储备;二是如日本、韩国,由国家强制企业建立一定商业储备,但给予财政补贴。建立商业储备的构想已经得到了一些大型进口商的拥护。“政府价格控制让企业很被动,如果建立商业储备,为政府、社会承担压力,我们十分理解。”一位业内人士表态。

  但他同时指出,仅以8万吨的库存为例,要是建立30天的储备就需要10个亿左右,企业难以承担庞大的资金压力。同时,很多液化气企业当初的规划就没有考虑到大规模建立储备,现在若拓展库存容量,地皮等是重要制约因素。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消息显示,针对气商各自为政的格局,两年以前,有关方面曾有意牵头对液化气企业进行整合,便于像日本一样形成一个最大的液化气公司。这样一来,就可以拥有足够资金储备天然气,也便于平衡外资的控制力。这一设想是否属实尚待证实,但确实至今未有此类行动。

  燃气供应的紧张,与汽油供应紧张不完全一样,“油荒”来时,可以鼓励大家少开车;但燃气紧缺,直接关乎民生。气价大幅上涨,不仅影响居民生活开支,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不可忽视的民生问题。燃气紧缺并非仅仅是价格问题,化解矛盾也不能把“宝”全押在价格干预上,因为此次“气荒”事关国际背景,所以,最关键的还在于因势利导,稳住民心。最近的一些报道披露,有些地方已经有了“断气”的谣言,这一方面造成民众的不安,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商户哄抬物价创造了条件,因此当务之急,就是确保信息发布及时,信息发布渠道透明,做到了这一点,就可安抚市民“躁动的心”,同时不给投机商户可乘之机。

  新闻背景

  煤气、石油液化气与天然气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燃料的利用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十九世纪以前主要是柴草;十九世纪以煤为主;二十世纪是石油的世纪;而二十一世纪则是天然气的世纪。世界上石油的储量可再用30年,天然气的储量保守估计可用80年。对于气体燃料而言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人工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

  煤气:大约在240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人工煤气,人工煤气是通过焦炭、重油、轻油等分解提炼而成,其主要成分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该种燃气燃值低,对人体有毒,一氧化碳人体吸收后,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之失去携氧能力,造成人体中毒,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煤气中毒”。

  石油液化气:液化气大约有60年的历史,分为两种,一种是石油炼化厂生产的液化石油气,一种是油气田生产的液化石油气,它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烃类物质,热值是三种气体燃料中最高的。

  天然气:天然气俗称沼气或瓦斯。“沼气”顾名思义是因池沼污泥中埋藏的植物体发酵腐烂生成而得名,也可用类便、植物茎叶加甲烷细菌使发酵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也含有二氧化碳、氮等,在几千年前就被人类所熟知,但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人们视其为“鬼气”。

  中国五大天然气产区概况

  已探明可采储量仅占世界的1.2%,目前年产量200亿立方米,预计2000年达到250亿立方米/年。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估计超过38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前景看好,按国际通用口径,预计可采储量7-10万亿立方米,可采95年。由于资源勘探后,未能有效利用,以及政策不配套,造成用气结构不合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健康发展。

  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的天然气是我国开采较早、储量较丰富的资源,基本可在满足四川省和重庆直辖市需求的同时,通过管道外送部分剩余气量。主要市场是武汉,预计年供气20-30亿立方米/年;

  陕甘宁气田:陕甘宁气田是我国陆上最大的天然气整装资源,可采储量超过3千亿立方米,目前主要通过北京、西安和银川三条管线外送。今后市场主要可能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以及华东地区;

  塔里木盆地和青海:塔里木盆地和青海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好的开采前景,全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8.4万亿立方米,截止1998年底,累计探明储量5千亿立方米。该气源今后主要靠管道经兰州、西安东送,主要市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

  南海:南海天然气资源蕴藏品质最佳,气田储量集中,单井产量大。但南海的资源开发前景看好,但海上天然气开发难度较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也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制约。因此,暂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

  东海:东海地区的勘探工作一度受一些政策的影响而比较迟慢,但从现在的工作成果看,资源储量看好。但东海资源的情况与南海情况相近,也暂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

  李 炜 (滇池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