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便衣局长首评便衣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11:12 滇池晨报

  

便衣局长首评便衣精神

  

便衣局长首评便衣精神

  

便衣局长首评便衣精神

  省委省政府领导春节慰问便衣警察:“同志们辛苦了!”

  记者:从你刚才讲述的故事,我发现你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咬住不放。你认为是这样吗?

  杨探长:做警察当然要咬住不放。不仅是追捕,寻找线索也需要咬住不放。我曾从云南旅游客运站一位保安的埋怨中,发现一伙镇雄人盗抢旅客的线索,将其一网打尽;我还从派出所的一次询问笔录中破获获取线索,破获12起抢案。我是警察,不“咬”不行。哪怕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我也会咬住线索不放,咬住罪犯不放。只要我不死,我就不会放过。既然选定警察这个职业,就必须无私无畏、勇往直前。只要有罪犯,就会有警察;只要有警察,就不会放过罪犯!

  记者:你曾说过“我愧对了家人,但却无愧于人民警察的光荣称号,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你为什么说“愧对家人”呢?

  杨探长:我毕业于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是昆明市美术家协会宜良县分会会员,擅长油画。当警察不是科班出身的,只能算半路出家。我的经历需要我比科班出身的警察有更多的付出,才会完成警察的使命。为了事业我很少回家。前天是儿子3周岁的生日,我也没回去陪他。儿子长期交给爷爷、奶奶带,见了我有陌生感,不叫我“爸爸”,也不要我抱他。妻子是昆铁某段的党支书,也长年随车在外奔波。每次短暂的相逢后,分别时,妻子总是饱含深情,重复着那句几乎从不变更的话:

  “你小心一点……”

  ■警方资料

  杨探长同志。一名机智果敢、英勇善战的便衣警探。他最令人叹服的地方是:文弱的、艺术气息极浓的外表与聪明机智、勇敢膘悍的内在气质的强大反差。论“智”,他善于情报信息工作,所破案件几乎全部都是信息破案;论“绩”,在任何岗位他都力求将工作做到最好,哪怕只是到派出所进行为期半年多的短暂锻炼,他也同样要使自己的成绩名列前茅;论“勇”,他曾多次与强壮凶残的歹徒英勇搏斗,光荣负伤,但从不会因自身与歹徒的之间身体实力的悬殊而有丝毫的退缩,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他在便衣侦查工作中做出了不寻常的业绩。

  专访中国第一个“便衣局长”。杨局长说:关怀属下、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也是——种“磨刀”。便衣警察一年只有几天能穿制服,这就更需要强调“便衣警察意识”。便衣意识包括警察意识、法律意识、法制意识、团队意识、宗旨意识。“便衣精神”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便衣精神是便衣警察的“警魂”。

  2月14日下午,中国第一个“便衣局长”——昆明市公安局便衣分局杨局长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据了解,目前中国除昆明外,还没有专门的便衣分局。虽然北京、兰州有“便衣队”,上海有“捕现队”,但都不是以“分局”为建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昆明的“便衣分局”应该是中国第一个“便衣分局”,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杨局长:昆明市公安局“便衣分局”确实是一个创举。在机制方面,市局领导把传统经典的“便衣”工作手段上升为一个专门打击街面犯罪的实战部门;在数量上,组建了一支400人的队伍、人员一步到位,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便衣警察队伍;在工作模式上,强调以情报信息为主导,实施精确打击;在方法上,找到了新时期警务工作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结合点。这一切,都具有创新意义。目前,全国已有不少省市到昆明和我们作这方面的工作交流。

  记者:便衣分局的干警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分局领导对他们关怀备至,认为便衣分局有一个好的氛围,您对此有何感受?

  杨局长:我首先要感谢广大干警的无私奉献与英勇善战,同时要感谢他们对分局领导的信任与鼓励。便衣分局的干警来自市局的22个部门,又要面对全新的工作模式,凝聚人心、搞好团结、营造和谐的氛围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实,严格的训练是在“磨刀”,关怀属下也是一种“磨刀”。作为便衣分局的一把手,我的任务主要是组织、指挥、协调,此外,只要有时间,我非常愿意和干警们一起到现场。这不仅仅是为了“垂范”,更是为了和干警们打成一片。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有单位内部的“和谐”。作为分局领导,我们有责任关心他们,警察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关心他们的方方面面,其实也是在“磨刀”。心情舒畅了,工作才会有激情,才会有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警察不仅需要“铁骨”,也需要“柔情”。

  记者:便衣分局成立以来,昆明“两抢”案件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你认为便衣警察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杨局长:整个昆明治安形势的好转,不仅仅有便衣警察的功劳,还有昆明市公安局各警种、各分局、各派出所的突出贡献,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党和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平安昆明是综合治理的成果。

  记者:便衣们长年累月不穿制服,他们的警察意识会不会受到影响?

  杨局长:这也是我们很关注的问题。分局领导特别强调便衣警察意识。具体讲,便衣警察意识包括:

  警察意识。包括我这个局长在内,一年除了开大会和执行个别任务需要穿警服(每年只有三五次),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穿便装。这就要求大家时刻牢记:我是警察,必须履行警察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法律意识。既然是警察,就必须懂法。熟悉法律,这是执法的前提。特别是组建才一年的便衣分局,有些人过去几年、十几年都没有办过刑事案件,有的甚至连治安案件都没办过。因此,懂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法制意识。便衣警察依然享有国家和法律赋予警察的权利。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时候必须作为,不能回避;什么时候不能作为,要把握好度。警察是执法的主体,我们所作的一切,必须合法。我对全局民警的要求是:必须在掌握基本的犯罪事实和证据。特别是刑事案件,更不能有任何一点差错。

  宗旨意识。也可以叫公仆意识。便衣工作很辛苦也很危险,工作时间不固定,经常加班加点、超时工作,其辛劳程度可想而知。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就不可能乐于奉献、忠于职守,不可能有真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没有使命感,即使有信息也使用不好。

  团队意识。便衣分局在昆明市公安局,是人数仅次于交警的一大团队。团队意识一直是分局努力营造的东西。培养团队意识领导是关键。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广大干警在讨论“便衣精神”的话题,比如:

  义无反顾、咬住不放、奋不顾身打击罪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多方配合完成任务的集体主义精神。

  淡薄名利、忍辱负重、不计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

  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您对此有何评价?

  杨局长: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就人民警察特别是便衣警察而言,更需要一种精神,如果“便衣精神”,则需要更为科学的提炼,需进一步讨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昆明便衣应该有自己的“便衣精神”,“便衣精神”是便衣警察的“警魂”。

  相关链接:

  专家分析:城市进入“非稳定状态”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教授指出,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快速建设期和发展期,大中城市同时也迈入了“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频发期。连教授指出,城市的发展既是一个聚集财富的过程,又是一个聚集风险的过程。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市化进程将进入成长期;当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恰好进入“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频发期。昆明市的人均GDP早就已达到并超过1000美元至3000美元,这标志着昆明市已进入快速建设和发展时期。同时也预示着,昆明市也迈入了城市“非稳定状态”危机频发期。特别是随着建设新昆明步伐的加快,昆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四区区划调整,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提速,人、财、物流动的速度大大加快等因素,治安形势复杂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昆明市公安局局长杜敏:打击街面犯罪的“尖刀”

  传统警务方式有局限性。如何有效控制街面犯罪,已成为当前城市公安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内容。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公安机关以持续不断的专项斗争作为主要的警务工作方式,运用大兵团作战,有效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被当时的社会各界所认可。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利益矛盾持续增多,城市犯罪问题在两年严打之后并未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得到有效遏制,而是进入了新一轮的犯罪高潮。在防控薄弱的地区出现了大量街面犯罪问题,传统警务方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局限性逐步暴露出来,公安机关控制街面犯罪的能力减弱,日益陷入了“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怪圈。上述情况迫使各地公安机关重新审视传统的警务战略。昆明市公安局在积极探索新的警务模式过程中,组建了一支400人的便衣侦查分局,专司控制和打击街面犯罪的工作。

  主城区被幅宽5公里的环行高发案区域围住。昆明市有500万常住人口,120万流动人口,年度刑事案发4万余件。其中,近100万人的流动人口生活在180平方公里的主城区,集中在城郊结合部;73%的刑事案件(日均30起)和80%的零星贩毒案件发生在主城区郊结合部。昆明市主城区已逐渐被一个幅宽5公里的环行高发案区域紧紧围住,犯罪活动不断向中心区辐射。这个环行区域隶属盘龙、五华、官渡、西山四个行政区。为此,昆明市公安局从去年年初开始,从下沉警力、增加110巡逻车入手,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强对这一区域的防范和控制,使这一区域达到了一辆巡逻车覆盖1.13平方公里的较高密度,四城区派出所民警也达到并超过四城区分局民警总数的50%,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街面犯罪。但由于这个环行高发区域隶属四个分局管辖,四个分局受警力限制难以向这个环行高发区域集中优势警力,同时受快速反应时差的限制和犯罪流动性、信息共享不够的影响,四城区公安机关对这个环行高发区域的主动控制尚处于各自为战的粗放状态,难以形成打防控整体合力和拳头,街面犯罪特别是团伙犯罪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迅速形成针对街面犯罪的“尖刀”。2004年12月,便衣侦查分局正式运行,400名民警全部到位。这支队伍是全国首支专业的便衣侦查队伍。由于这支队伍及时加入街面防控,在全市总警力不变的情况下,主城区街面防控警力增加16%,更由于这支队伍主要是投向环行高发案区域,使这一区域的防控力量比过去增加34%,迅速形成了一把针对街面犯罪的“尖刀”。

  省公安厅孟苏铁厅长:营造便衣无处不在的氛围

  2005年11月11日,省公安厅孟苏铁厅长对便衣分局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什么方法有用就用什么方法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便衣侦查工作中专项经营的优势,对一些危害严重、团伙性的犯罪活动,不要仅局限于以案破案,要善于深挖扩线,通过一个案子带出一批案子,打掉一批犯罪嫌疑人。工作中,分局可积极探索研究,加强法制建设,配齐配强法制民警,与属地公安机关密切配合,深审犯罪、挖大线索,提高打击效率。要拓宽情报信息的获取渠道。充分发挥便衣警察与人民群众广泛接触的优势,不断获取有价值,深层次的情报信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民警的主观能动性。要大力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造声势,在社会上营造出便衣民警无处不在的氛围,有效震慑犯罪,增强群众安全感。

  公安部刑侦局领导:打击突出犯罪的有益尝试

  2005年12月4日上午,公安部刑侦局余新民副局长说,昆明市公安局党委率先组建全国第一家如此规模的便衣侦查分局是全国打击突出犯罪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发展便衣侦查这一模式,方向正确,符合当前刑事犯罪规律特点发生变化的需要,也适应我国审判制度的改变。

  昆明市政法委书记田云翔:人民群众安全感提高

  2006年1月26日,昆明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田云翔同志在昆明市平安创建暨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2005年度全市各级党组织和政法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把平安创建作为现代新昆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全市“两抢”犯罪案件总数下降,治安重点整治效果明显,人民群众安全感继续增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成效,政法干警违法违纪问题继续减少,没有发生影响全省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和事件。根据市统计局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当地社会治安状况的安全感评价从2004年的86.2% 提高到90.7%,对政法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正面评价从2004年的67.5% 提高到2005年的75% 。

  林世兴 实习生刘喜燕 李丽娟(滇池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