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新农村要“空降兵”更要“本地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16:25 浙江在线

  近日,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等联合发出了《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作出了部署。

  很显然,这个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有政策配套问题、有资金筹措问题、有人才培养问题等等。在这些

问题中,人才问题是关键。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农村基层人才匮乏,已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将为农村输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笔者认为,有了这样的政策环境,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形成一种良性的人才造就机制:这就是,优秀人才乐于走进农村;农村也成为施展才华的新天地。到那个时候,“到农村去”就不再是政策鼓励下的“自觉”了,而是成为“自愿”甚至是争先恐后的“自主”选择了。

  让优秀人才走进农村,此前不少地方已经在探索路子。比如一些地方出台了选派大学生当“村官”的政策。对于这样的做法,也有很多人觉得不妥,比如,委派的大学生村官是不是和“村民自治”有冲突呢?这一问题,还有待从制度上解决。与大学生当村官相比,以“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为内容的“三支一扶”来得更实在。因为,当前农村最为缺乏的,是基本的公共服务产品,比如,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差、农民看病难、医疗水平差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人才支援。

  让人才进农村,通过政策鼓励在一定时期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要让人才在农村真正发挥所长、有所作为、乐不思蜀,使农村从人才“洼地”逐步成为“平地”,甚至变成“高地”,还是要解决最根本的驱动力,提高农村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要使农村成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的新天地,成为创业的乐土。

  建设新农村,不仅需要上面派来的“空降兵”,更需要激发本土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政府一方面要拆除农民走进市场的制度藩篱,营造好宽松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要下决心拿出资金和政策(包括贷款优惠、免税、风险投资等),切实鼓励外来人才和本土的能人自主创业、致富。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会日新月异。


作者: 王文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