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 提升中国的一个机会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1:34 江南时报 |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京沪高铁和沪杭磁浮欢呼,也完全可以开始憧憬几年之后的高铁时代和磁浮生活。 高铁与磁浮对于我们生活的改变,可能远远超过上述的所有猜想,它们对于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会起到什么样的巨大作用,可能超出我们的想像。 忽然想起浙江省发改委王东祥的一番话。他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是跟在发达国家后面走。如果我们有了沪杭磁浮,那么,我们至少在快速轨道交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那样,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是有很大意义的。 这话我非常赞同。的确,一直以来,就有很多人也在探讨,磁浮投资那么大,究竟要不要建?投资是否能收回?经济账确实要算,但经济账以外的账,我们也要算。磁浮对于中国形象的提升,这是无法算得清楚的一笔账,但肯定是一个更大的账。 可能有人会说,你这样想多少有些“理想主义”,是“口惠而实不至”。实际并非如此。沪杭磁浮的立项,将极大地推动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并且完全可能在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上海在建30公里示范线的过程中,就在很多环节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并申请了专利。如果中国在磁浮技术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不但可以推动这一技术的产业化,从而在更多的地区修建磁浮,还可能进行技术输出。到那时候,“中国磁浮”可能成为国际贸易中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呢。所以,“名利双收”或许不仅仅是梦想。 上海社科院一位经济学者曾对记者说:“要是京沪高铁也采用磁浮技术就好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认为,相对于磁浮而言,高铁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在发达国家,几十年前就有了这项技术。而我们现在正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应该多用超前的技术,没有必要用别人几十年前就有的技术。 当然,也有学者指出,京沪建高铁,沪杭建磁浮,这是“既积极、又稳妥”的方案。同济大学教授孙章说,现在的方案是“各得其所”、“比翼齐飞”。毕竟磁浮技术在安全性能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检验,一下子建1000多公里“有点冒险”,200公里左右比较合适。 技术上的争论可能还会继续,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争论至少表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念正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心中生根。 上月有媒体报道,中国第一辆高速磁浮列车预计将于今年7月左右进行首次试运行。该车辆时速高达500公里。而青城山磁悬浮列车工程示范线目前进入运行阶段,磁浮列车3月正式通电运行。该车设计时速超过200公里。 这样的消息让我们振奋,也为我们的猜想找到了依据。同样在上月,有德国媒体报道说,中国“抄袭”了他们的磁浮技术。尽管后来该国的政府官员也出面予以澄清,但这样的事情至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有一天,“中国磁浮”真正做大做强了,别人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猜忌和误解了。 给沪杭磁浮一个机会、一个支点,它或许能撬动中国。 汪晓东 《江南时报》(2006年03月20日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