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辉:感恩生活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4:57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
和史辉交谈是件令人愉悦的事,开朗的她言谈之中让人十分放松。对此,史辉说,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但这一路走来,自己认为,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能对生活怀着感恩之心,那么,什么样的痛苦都是暂时的,而幸福快乐的生活则会变得长久。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在金寨县的史辉和同辈人一样,投入上山下乡的浪潮。她插队的地方是一个不通车船的山区公社,4年的日子充满着艰辛和苦闷,超负荷的劳动和精神重 负压抑了她的心灵。在明明灭灭的小油灯下,她为大队宣传队写过小戏剧本,为知青会演写过歌词。县人武部举办的创作学习班把她召了去,她的3首诗被包括《安徽日报》在内的几个国家级及省级刊物采用,其中有首诗名为《一篮菜》。史辉说,这首诗的灵感来自山里人的淳朴与善良。对山里人的感恩之情,化作了汹涌澎湃的诗情,史辉写出了她的第一首诗。当捧着已变成一个个铅字的诗作时,深山中的她第一次体味到潜伏在茫然和磨难中的积极的生命,以及执著和梦想的力量。执著和梦想引导史辉的人生出现一个又一个转折:一个刻苦的安徽大学中文系大学生,一个勤勉的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记者、编辑,一个爱美并向往着时尚的知识女性,……事业之梦、生活之梦都始终在向她招手,也造就了她无愧无悔追求完美的个性。 1991年安徽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为了全面反映全省军民在抗洪救灾中的动人事迹和各个重大战役,鼓舞士气,史辉迅速从全省各地组来《三河大战》等十几篇报告文学,制成每集30分钟的系列配乐报告文学节目播出。住在被洪水包围的平台上的蒙洼灾民在收音机里听到讴歌他们舍小家园顾大局的《沧海横流》时,异常激动,感谢电话辗转打到了省电台……在这期间,除夜以继日编辑外,史辉还在抗洪一线采写了万字报告文学《声屏壮歌》,文章在省电台播出后,社会反响很好,后来此文被收入《’91安徽抗洪救灾纪实》。1985年,史辉作为策划人和编辑创办了省电台第一档文艺专题节目《文学剪影》,此节目融新闻性、欣赏性和参与性于一体,开播后,极受听众欢迎。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听众在报刊上撰文讲述收听《文学剪影》对其人生和文学创作的激励!《文学剪影》这个栏目和所播出的文学专题还曾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大奖。 这些年里,为了热爱的广播事业,史辉付出了许多艰辛,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她担任编辑或编剧的《红枫树》、《阳光行动》等5部广播剧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边防团长》等8部广播剧分获中国广播剧奖和中国人口文化奖。同时,她担任主创的7件广播文艺节目分获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她也没有忘却当初的文学梦,时有散文、报告文学、诗作见诸于报刊。近年来,在广播文艺理论研究领域,勤学不辍的她还撰写了不少有力度的论文,其中《从二度创作看广播剧的审美特质》获中国广播剧论文一等奖。史辉获得了荣誉: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省直宣口“四个一批拔尖人才”,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等。 回首这些年来的工作和生活,史辉感谢生活对她的厚爱:“当身处困境时,我从没有埋怨过,当一帆风顺时,我也放弃过一些东西。这些生活和经历于我而言,都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