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未来五年热点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9:24 解放日报 |
本报北京3月19日专电(驻京记者 邓的荣)今天上午,第七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围绕“立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就“十一五”规划、教育发展、劳动保障等问题展开讨论。 政策导向呈现五大新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在论坛年会主题发言中指出,中国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构想,将使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五大新趋势: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年均7.5%,这明显低于过去五年达到的9.5%的增长速度。同时,中国还要求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降低20%,扭转过去五年能源消耗大幅度攀升的局面。这既是对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的合理预期,也表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 更加注重知识落后地区和农村的发展。国家对农村公共卫生、医疗和社会救助的投入在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也会逐步转向农村地区。 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在社会发展方面规定了带约束性的指标,这反映了中国更加重视民生、注重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样一种新的政策导向,将更加注重解决群众关心的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以及义务教育等问题。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注重社会公平的基本方针是“保护合法收入,堵塞灰色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帮助低收入阶层”,这些方面都还有不小的政策空间。 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中国将会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对经济的管理,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经济政策,加强公共服务、健全公共财政、完善相关制度。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将会疏通社会流通渠道,推动社会有序变革,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安定。 诺奖得主肯定中国“十一五”规划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演讲中肯定了中国“十一五”规划。他认为,“十一五”规划是一个既全面又有重点的发展规划,为中国实现经济成功的转变提供了保证。他说,“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是在保持发展动力的同时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确保经济成长的成果能够进行平等分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 斯蒂格利茨说,市场经济有不同类型,中国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而中国的模式就反映在这个规划之中。这个规划不仅注重GDP的增长,还要强调和谐、平等,尤其是减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差别。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未来在消除贫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等诸多方面面临的挑战仍十分艰巨。在环境领域,黑田东彦说,由于定价不合理,治污技术落后,自然资源有限和环境管理薄弱,中国目前土地退化严重、水质不断恶化、空气污染和酸雨问题严重。未来二三十年间,快速经济增长、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将会对中国的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他表示,亚行支持中国应对环境保护问题,截至2005年底,亚行向中国提供了近34亿美元贷款用于改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