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破坏惯性”浅说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9:32 四川在线 |
一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两辆同样品牌同样成色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一个是杂乱纷扰的贫民社区,一个是高尚人群居住的社区。第二天早晨去看时,停在贫民街区的那辆汽车,已经不翼而飞,被人偷走了;而停放在高尚人群居住区的那辆汽车,一个星期后仍安若泰山、丝毫未动。接着这位美国心理学家又做了一件事:把停放在高尚居住区的那辆汽车的窗子打破了一个洞,实验结果是这辆停放了一个星期的汽车很快重演被盗的命运。 2006年元月4日,正当人们沉浸在新年到来的喜庆气氛中的时候,《呼和浩特日报》惊报:该市公交公司为了更人性化的服务,给每个乘客以更加舒适温暖的乘坐感觉,在公交公司所属汽车的座位上添加了一千个座垫。结果一天下来,这一千个座垫全部被乘客“顺手”拿走了。事情虽小,却很让呼和浩特的市民大丢颜面。一些社会会学家在看了报道后,惊叹之余都不约而同提出了这样一个质疑:我们市民的素质都这么差吗?也有社会学家提出这样的见解——如果该市的公交公司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考虑再周到些,如当发现有人“顺手牵羊”时就加以制止、杜绝他人效仿;或者一发现有人坐垫丢失就马上补上,也许就不会发生一千个座垫全部被拿走的“悲剧”了。 被打一个小洞的汽车很快被偷走,一千个座垫有一个被拿走而遭致“全部覆没”的命运,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破坏的“惯性”。人们常说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但人们常常看到的是好的环境陶冶人美好的情操,却忽视了“坏”的“差”的环境的相反的作用。俗语所谓的“破罐子破摔”也正是这个道理。好环境能很自然地让人们去珍爱,若环境稍微被破坏了,就会让人们觉得它本身就是坏的而不去爱惜,甚至无形地纵使人们去进一步破坏它。一扇玻璃坏了,如果不及时修复,就会有更多的破玻璃出现;一堵雪白的墙壁出现了一个鞋印,如果不及时擦拭掉,就可能出现更多的鞋印;洁净的地面出现了一点果皮纸屑或一口痰;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出现更多的果皮纸屑或口痰,甚至状况更惨不忍睹。而对这些现象我们都司空见惯而不加留意。 学校是育人的神圣殿堂,在我们以百倍努力优化这个殿堂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了这些细节,你是否在努力地避免“破坏惯性”的发生。这里指出一个现象:有不少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常常使用一种他们自己以为是“法宝”的利器——给那些不守规矩的学生一个特殊的位置,或前或后单独安座,让他们远离其他同学而受到特别“青睐”。试问:这样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了吗?这些同学真的就规规矩矩,改“邪”归“正”了吗?如果在班上出现一个这样特殊的座位,那还可以控制;如果出现第二个、第三个这样的座位,那就成了破坏的“惯性”,这个惯性还会波及到整个班级,无序的环境带来管理的无序,对学生个体而言他的心灵开一个“小洞”,对整个班级而言,“小洞”越多则越难管理,以至于不可收拾的地步。“破坏惯性”的后果如此严重,值得大家警醒。静思默想,是不是这样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