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过多过滥,绝大部分没有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缺乏科学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园区内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 江河水载不动太多化工园 对于目前一些地方争建石化项目进而设立化工园区的投资热,国家要正确引导和宏观调控,防止一哄而上。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9:49 中国环境报 |
顾阳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化工园区建设蓬勃兴起,从沿海地区到内陆省份,相继规划设立了大批化工园区。我国在建或已建的涉及化工产业的各类园区320多个,但大多质量不高。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数字表明,全国化工企业共有21000多家,其中50%以上分布在长江、黄河两岸,这些企业一旦发生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按照化工生产的内在要求建设化工园区,对于引进外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品质量升级、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发展区域经济等可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如上海化学工业区就是国内化工园区建设较为成功的典型。然而,像上海化学工业区这样规划建设和管理较好、可与世界著名化工园区相竞争的大型化工园区很少,绝大部分是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定位不清晰的小化工园区。我国在建或已建的涉及化工产业的各类园区320多个,但大多质量不高。 针对这一现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副董事长王基铭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袁晴棠指出,化工园区建设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化工园区急需进一步清理整顿。 众多化工园仍是污染集散地 化工园区过多过滥,绝大部分没有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目前,我国化工园区的突出问题就是过多过滥,经过国家2003年的清理整顿,现仍有50多个省级化工园区,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化工园区过于密集,有的一个城市就有多个化工园区,目前我国近50%的化工园区都集中在江浙一带;有的地区既缺乏原材料又远离产品消费市场,或者不具备基本的基础设施条件,没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也都在争上石化项目,酝酿建设化工园区。 缺乏科学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我国相当多的化工园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科学布局,占地过大,使园区建设成为变相圈地,造成大量土地闲置;有的化工园区定位不明确,特色不突出,盲目引进资金和项目,导致许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有的园区越权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造成招商引资混乱、过度竞争,分散了有限的投资资源。 园区内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有悖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多数园区生产规模小,品种门类分散,产品关联度不高,基础设施与建设项目不配套,没有形成“一体化”生产,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和规模效益,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园区内多数为小化工厂、小化工装置,能耗物耗高,缺乏“三废”治理措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有的园区盲目上项目,不注意筛选建设项目,一些境外公司借机将高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增加了污染治理的难度。 要正确引导和宏观调整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在2003年曾对现有各类开发区进行过清理整顿,一度使化工园区投资热有所降温。然而,近两年随着世界化工行业进入景气周期,国内很多地方又纷纷开始规划建设石化新项目和化工园区,使化工园区建设又日渐升温,急需进一步加大清理整顿力度。为此,王基铭和袁晴棠提出如下建议: 要统筹考虑国内外石化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态势,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我国化工园区的发展。我国发展化工园区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充分考虑全球石化和化学工业的竞争态势,以及国内资源不足对行业发展的制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石化和化学工业具有周期性、资源依赖型和集约型等特点,注重带动石化及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注重资源节约、节能高效和集约化经营,注重环境保护,科学地整体规划好我国化工园区的发展,适时、适度建设化工园区,使其能够真正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大对已有化工园区的清理整顿力度。目前世界化学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西欧、日本等,整个国家也就设立几个化工园区。而我国目前经省级以上政府批准设立的就有50多个,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散,必须下决心进一步加大清理整顿的力度。对于那些缺乏科学规划、资源条件不落实、产业链松散、技术含量低、占地过多、资源利用率不高、产品结构雷同和污染严重的化工园区,要运用经济、科技、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下决心坚决予以停办或核销。对于目前一些地方争建石化项目进而设立化工园区的投资热,国家要正确地加以引导和宏观调控,防止一哄而上。对于那些规划和建设起点高、产业定位清晰、产品特色和优势突出、综合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具备良好发展条件的化工园区,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促使其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发展。 大型一体化化工园区是方向 要依托大型石化基地,重点发展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大型化工园区。目前,世界石化和化学工业生产已趋向于园区化、大型化和一体化。美国、西欧和日本等都已在沿海沿江地区依托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建立了具有世界级规模、产业集聚程度更高的化工园区。如美国墨西哥湾的阿瑟港、德国的路德维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新加坡的裕廊、韩国的蔚山等,都是发展较好的世界著名化工园区,现已成为全球石化和化学工业的主要生产基地。 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在环杭州湾、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及部分大型资源产地形成了若干个石化和化学工业生产基地。我国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化工园区的发展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已有的石化和化学工业的产业布局,依托现有大型石化基地,优先选择几个海运便利、市场发达、原料易得、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区进行重点发展,并结合该地区的产业特点和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合理发展下游产业链,使其成为上下游一体化、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有特色的大型化工园区。 同时,明确大型一体化化工园区间的产业定位和市场定位,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今后新建的石化、化工项目,要尽可能做到园区化,以实现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构建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体系框架,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要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在有资源和市场的地区适度发展若干个特色鲜明的专用化学品化工园区。目前,我国在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功能化学品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我国应在清理整顿现有化工园区的基础上,在一些具备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的地方,建设若干个特色鲜明的小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专用化学品、功能化学品和新型材料等,提高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但园区间应有一定的产业分工,避免园区间产品、项目与产业链的雷同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以利于形成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