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欧典困境”的深层解读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10:34 云网 |
央视3·15晚会扔出的一个雷,在广大消费者的心中炸出了一个坑。 自从那个短短四分钟的揭短报道播出之后,“源自德国”的知名品牌欧典地板就一直处于漩涡之中。根据报道,北京工商部门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立案调查,全国许多城市的家装建材市场也都停售欧典地板;由于该品牌多年来打着3·15标志,消费者协会也不得不紧急着手处理“欧典”风波;当然,更为气愤和不解的还是消费者,他们正等待着权威部门的结 论。毫不夸张地说,央视经过精心调查和采访而推出的这一轰动性新闻,把许多利益相关者都带入了一个共同的困境,我们不妨把它叫做“欧典困境”。“欧典困境”首先是民族品牌“自惭形秽”的困境。一个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地板品牌,如此飞快地走向崩盘的边缘,足以给许多的民族品牌一个警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监管的严重缺位,不少产品都热衷于打洋品牌的幌子,以“源自欧洲”、“享誉世界”、“百年经典”之类唬人的词句蒙蔽消费者。洋招牌、夸大宣传虽然能给企业的壮大带来短期效益,却埋藏着隐患,一旦东窗事发,企业和品牌都将面临灭顶之灾。当然,民族品牌自卑感的背后,还隐藏着一种更普遍的市场情结,那就是消费者对洋品牌的盲目信赖。如果国人和企业家不能一同祛除这种情结,“欧典式”的闹剧就还会上演。 “欧典困境”的第二个层面是市场认证和权威标志面临公众的疑问与责难。一个涉嫌欺诈的地板品牌,却在六年时间里连续使用权威的3·15标志,这几乎算得上一个丑闻。消费者协会深陷“欧典门”,以及“全国牙防组”在京、沪两地卷入公益诉讼,不约而同地揭示出一个隐蔽的问题,那就是我国的认证认可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管理混乱,认证机构的资质也良莠不齐。如果认证认可本身就这样破绽百出,它怎么能够起到引导、净化和规范市场的作用呢?看样子,政府有必要对认证认可机构进行严肃的整治,工商部门更应该对各种权威标志实行大规模清理,否则,市场秩序和企业诚信就很难建立。 “欧典困境”的第三个层面是政府和企业的善后工作面临难局。最值得关注的是,监管部门会在什么时间、以什么程序对欧典风波做出权威结论。要不要公开听证?怎样对公众进行信息披露?会不会大事拖小、小事拖了,直至不了了之?如果市场监管部门最后认定欧典地板存在欺诈行为,那么,双倍索赔问题和认证机构的连带责任问题就会摆上台面。考虑到欧典地板的品牌效应和市场销量,理赔的金额很可能是个天文数字,欧典地板会不会就此覆灭,相信是许多人都会关心的。 表面上看,这场“一块地板引发的公案”是由央视一手揭开的,其实,在政府监管走向严密、信息流动更显透明的市场里,作奸犯科、坑蒙拐骗的行为早晚都是要暴露的。一个品牌的做大做强,还是应该以诚信为本。动不动就拿德国或欧洲“说事儿”,这种叫卖“大力丸”的把式是收起来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