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间三月 春暖花开 鸢飞九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13:37 大众网-鲁中晨报

  

人间三月春暖花开
杨红卫作坊里的每一只风筝做完后都要试飞

  

人间三月春暖花开
复杂风筝骨架的竹片需要烤几十个弯

  

人间三月春暖花开
烤完后的竹片还要再劈开使用

  

人间三月春暖花开
糊面可是一道很细心才能干好的活

  

人间三月春暖花开
上完色后,蝴蝶风筝就有了灵气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清朝诗人、曾做过潍县(今潍坊)县令的郑板桥在这首《怀潍县》中,十分形象地记录了“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情景。

  走进风筝世家

  人间三月,春暖花开,正是风筝飞满天的时候,迎着还略有一丝寒意的春风,记者来到潍坊寒亭区西杨家埠村,这个同样因木版年画闻名的村落。

  “来了,先坐。”杨红卫热情地招呼着,她家在西杨家埠村风筝制作历史上留有极其浓厚的一笔。杨红卫的爷爷杨同科1910年时就开始学习做风筝,这位后来被尊为“风筝王”的老人做的风筝以硬翅为主,他的风筝比同类风筝飞得高、飞得远,因此卖的价格也高。老人一生扎制了6万多只风筝,1986年他制作的超大“龙头蜈蚣”,头高4米,实际头尾长360多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风筝。后来,杨红卫的叔叔杨其民继承了老人的事业,是风筝创新派代表人物之一。

  生长在风筝世家的杨红卫,在西杨家埠村开了一个风筝作坊,一年产量只有3000余只,全部都是手工制作,产量虽少,但质量却个顶个地好。

  细看风筝诞生

  风筝的基本骨架就是细竹条。为了保证风筝坚固,骨架有韧性,做骨架的竹子都是来自福建、四川的一年以上的毛竹。

  做风筝的第一道工序就是下料,根据不同的风筝,将竹子截成竹块。随后,“刺啦”几声过后,一块完整的竹段就被劈成几半。

  劈好的竹条内侧的瓤是不能用来做风筝骨架的,必须将其修去,只剩下外侧坚硬的部分。

  接下来就该烤弯了,拿来酒精灯,点上,用小钳子夹住竹条的一头,另一头捏在手里,根据要做风筝的形状定型烤弯。一只蝴蝶风筝的身子骨架上,仅外围支架就有6个弧度,弧度的大小直接决定风筝的形状。杨红卫拿着竹条在酒精灯上烤制,左捏又弯之后,优美流畅的弧形就诞生了。烤完后,又把竹条劈成了两半,这样既节省了材料,又能使组成风筝的竹条两边对称。

  拿来烤弯定型后的竹条,按照风筝的形状连接好,竹条接头的地方先用乳胶粘住,随后用棉线一圈一圈绑上。这是绑扎。

  蝴蝶的眼睛、触须以及用来固定翅膀的铝管随后就固定在支架上,一个立体的身子骨架就形成了。

  做风筝最重要的一步:糊面。先把要糊在骨架上的混纺面料泡湿,然后放在干毛巾上擦成半干,用乳胶固定在风筝的骨架上,混纺面料紧紧贴在骨架上,蝴蝶立即显出了婀娜的身姿。

  杨红卫作坊里的工人小左刚刚二十出头,给风筝“描眉画眼”,做“花衣裳”可是十分在行,拿着彩笔的手,几下就让风筝活了起来。花花绿绿的蝴蝶翅膀被晾在绳子上,好像眨眼就要飞起来。

  把翅膀粘到定型好的竹条上,插到风筝主体上,挂上角线(放风筝时连接风筝线的两根有夹角的线),一只风筝就做好了。

  杨红卫作坊里每一只做好的风筝,都要经过试飞后才能包装待卖,杨红卫说,她必须得保证卖出的每一只风筝都能飞好。

  “这还只是软翅类风筝的做法,潍坊风筝还有串式、桶式(立体)、板子、硬翅和自由类5个大类的风筝,”杨红卫说。

  “其实现在纯手工制作风筝的家庭已经不多了,好多都改成机械化批量生产。以前西杨家埠家家冬天做年画、春天做风筝,现在村里也就有三成还在做风筝。”

  大观园里赏风筝

  出了杨红卫的作坊,迎面就是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在风筝馆里详细记录着西杨家埠有名的风筝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杨家做风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杨红卫以上七代,杨同科、杨其民、杨卫红三代的作品同堂陈列,“龙头蜈蚣”、“十八罗汉”、“八仙过海”……各色各样的风筝争奇斗艳,向人们展示这风筝之都的高超技艺。(a7)

  (记者 王建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