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科技创新之船——专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17:58 新华网 |
涨科学素质之水 行科技创新之船——专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 新华网北京3月20日电(记者吴晶晶、周婷玉)“最近,叶笃正先生提出要以科普之‘水’涨科技之‘船’。《纲要》的制定和发布实施,就是涨人民群众科学素质之水,扬科学精神之帆,行科技创新的大船。”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之际,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时说。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全民科学素质提高 人力资源素质被公认为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而我国则面临着公民科学素质较低的严峻现实: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一方面公民科学素质相对滞后。为此,中国科协1999年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制定和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建议。 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十一五”规划,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这是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摆到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从整体上大幅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成熟时机。”周光召说。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水平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也需要素质良好、道德高尚、勇于创新的亿万劳动者大军。”周光召说,科技创新与公众的科学素质就好比船和水的关系,水涨才能船高。 周光召表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具有创新文化的社会,而社会创新文化的形成与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又有着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通过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树立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了解科技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升科学素质,就能够有力地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广大公民既是受益者又是参与主体 新建一批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纲要》里透露出的许多信息,都与广大人民直接相关。 “这意味着广大公民今后将有更多接受科学教育和培训、享用科普信息和优秀作品、选择科技传播品牌传媒、进入科普基础设施的权利和机会。”周光召说。 “政府对《纲要》的实施负有主要责任。”周光召表示,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明确纳入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范围,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投入就有了保障。 明确“政府推动”的同时,《纲要》还强调“全民参与”。周光召认为,科学素质的提升最终只能通过公民自身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和实践才能实现,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都无法替代,机会和途径再多也离不开自己的参与和亲身体验。 “公民只有具备了基本科学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享受现代文明成果,改善生活质量,参与公共事务。” “科普是小儿科”的观念需要转变 “科技工作者是接受科学文化教育较多、又是直接从事科技工作的群体,有义务、有责任将科技知识回馈社会。”周光召在谈到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时说。 他认为,那种认为“科普是小儿科,没有科研成果的人才去做科普”的观念需要转变,“今后,考察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成绩,不仅要看他的科研成果,还要看他是否面向公众开展了科学普及和传播活动。” “科技工作者应当为实施《纲要》贡献力量。”周光召表示,科技工作者除做好本职工作,还应以撰写科普文章、举办科学讲座、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等多种方式和形式参与到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实践中去。 此外,周光召表示,科技工作者作为全体公民中的一部分,应要带头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近年来,学术界少数人发生的不端行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的缺失。 “知识多不见得科学素质就一定高。坚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是包括科技工作者在内的全体公民都要终身学习和培养的。”周光召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