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祖国是游子唯一的母亲 归国博士陈松林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11:30 青岛新闻网

  

祖国是游子唯一的母亲归国博士陈松林的故事

  陈松林

   祖国是游子唯一的母亲 ———归国博士陈松林的故事

  昨晚8点,黄海水产研究所北楼505房间的灯光亮了起来,吃过晚饭的陈松林照常来到办公室加班。这位从德国学成归国的博士,想把学到的东西尽快转化成成果,对国家有所贡献,因此,他深感时间的紧迫。回忆起6年前回到祖国的那一刻,他感慨道:“从德国回来是爱国,那些仍在国外学习或一直在国内奋斗的人做得也不比我差,只不过在国外的时候对祖国这个词体会更深些。”

  留学在外最爱《我的中国心》1997年初,36岁的陈松林应德方邀请,来到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生物中心作高访学者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国外,留学生的晚会上必定会演唱有一首歌———《我的中国心》,而这也是陈松林的最爱。“在国内的时候看见国旗、听见这首歌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在国外就不一样了。”经过大使馆,看到使馆上方飘扬的五星红旗,陈松林的心会感受到震撼,那是异乡游子独有的心境,有亲切,有想念,更多的时候看到它就开始盼望归期。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在德国的华侨及留学生都觉得很荣光。”陈松林慢慢回忆起自己在国外期间,中国发生的大事。“1998年抗洪,我们在国外的学子都很紧张,每天都看新闻,看能帮上点什么忙。”当地的华人组织募捐,为遥远但时刻牵挂的祖国出份力。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我们更能体会到这些变化带给华人的好处,那就是腰板硬起来,更受人尊重,说话更有分量。

  回归祖国 因为我是中国人

  虽然德国不是移民国家,但凭陈松林在国内的成绩和研究实力,留下并不是难事。“当时家里人也有这个想法,不过我倒是目的明确,一定要学成回国,因为在外面总感觉自己在漂浮着,没有主人翁感,毕竟我是中国人。”

  1999年底,还在德国的陈松林接到了黄海水产研究所的邀请函,邀请他加盟该研究所负责海洋鱼类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当时,国内的其他单位也发出邀请,国外也有单位邀请他去工作。但陈松林认为,“国内的环境更适合我发展,青岛的海洋渔业科学和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对我有特别的吸引力”。当问到德国方面给出的待遇,陈松林笑了笑:“那些就不要说了,待遇不错,不过搞科研不能只看到待遇这些功利的东西,不只我一个人这样做。”陈松林一口气说出许多的名字,有钱学森、曾呈奎、郑守仪等著名科学家,还有他的同事,默默奋斗在科技战线上的青年人。

  创业报国 扎根青岛挑大梁

  2000年初,陈松林来到了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里为他安排了理想的住房和课题启动经费,配备了1名助手和办公室、实验室。自此,陈松林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申请课题、申请经费、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购买仪器设备、招考研究生等等。

  尽管所里给他筹措了仪器设备经费150多万元,但这位平时买东西不习惯讲价的博士变得精打细算起来,“最成功的一次和仪器生产厂家砍价,砍下了30%!”说起6年前的这次经历,陈松林仍很自豪。

  如今,陈松林已经主持了10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他建立了多种海水鱼类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的技术方法,为十几种鱼建立了“精子库”。这样,不同地域生长的鱼类、成熟期不同的鱼类都能够实现杂交;他与同事一起还创建了海水鱼类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这些技术在珍稀鱼类物种保护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他主持的鱼类胚胎干细胞培养、抗病相关功能基因筛选等项目也都获得成果。5年来,他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多篇,获得省部级二等奖成果1项。2004年陈松林入选青岛市首批“科技将才”计划,并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05年又被山东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陈松林说,“这几年国内对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青岛市‘科技将才’计划对每个入选的专家拿出30多万元经费支持他们搞科研,我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从国外回国工作,毕竟我们的根在中国。”赵黎

  责任编辑:屠筱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