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神雕侠侣》总导演于敏心路历程 “于大师”名号由来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10:03 南方日报 |
没有找到他的资料,没有找到他的简介,少见他的发言。只知道他是《神雕侠侣》的总导演、总摄像,只知道这部剧掀起了收视热。他叫于敏,圈内人称他:于大师。 从临海的山东威海,到城墙上终年反射阴冷阳光的南京,他更像海边的人,语气较豪爽,性格较豁达,电话里是这样的。 小时候,他是文艺儿童。考大学时,他掂量着自己的优势,报考了音乐学院,报考了表演系,报考了解放军艺术团;作为垫底,他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摄影班。后来,如你所知,他无心插柳柳成了荫。 他说他第一个最感谢的人是江苏电视台老导演李忠信。李找他来做《喊魂》摄助。他“十分主动地看景色,十分主动地找导演谈自己的看法,十分主动地挑选演员”,反而摄影不太主动,后来导演干脆就让他做了摄影。而此剧主演孙海英,是他在地摊上找到的。在地摊上一堆过期电影杂志上,有孙海英在电影《军魂》里的剧照,瘦而有神气,他推荐给了导演。 他用一个老摄影机,稀里糊涂地拍完了这部剧。 于敏说他第二个最感谢的人是大胡子张纪中。因为张把他拉到了《水浒传》剧组。 央视剧《水浒传》开拍时,剧组执意要请袁和平来指导,两赴香港,终于说动了从来不拍电视剧的袁和平。可袁和平有个要求:要自己带摄影。言下之意,是他不信任大陆摄影。 那就先拍一场戏试试吧。拍的是“拼命三郎石秀闹酒楼”那场戏。戏中,一条两米多长的桌子上,一端摆着个酒坛子;石秀一拳击在桌子一端,另一端酒坛应声而碎。这个过程中,镜头要在瞬间推移两米,几乎同时表现拳头落桌与酒坛破碎的情景。不能太慢,慢了酒坛破完了;也不能太快,快了就会砸到摄像机。所以,这场戏很难,袁和平叫人多准备了几个酒坛,这是考验大陆剧组的意思。于敏接受了这个考验,在技术上、感觉上赢得了喝彩。袁和平拍完说,这个摄像是大陆最好的,在香港也是最好的之一。 那时,剧组里人们称两个人为“大师”:一个是西影厂的灯光师叫姚卓曦,叫姚大师,一个是于敏,自然叫于大师。这个名号今天还被引用。 于敏第一次做导演,是和前女友宋佳合作,拍客家围屋,名为《嫂娘》。这部剧后来获得飞天奖提名。这部剧也使他和宋佳情投意合。 此后他导演了《武装特警》、《可怜天下男人心》、《永乐大帝》、《钱王》……再后来,就是《神雕侠侣》。于敏说这是他的转折之作。 和张纪中合作了多次,参与了《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的后期拍摄,他在《神雕侠侣》里带有瑕疵地实现了自己的想法。 《神雕》之前已经拍过8个版本,水平参差不齐,但都是必须逾越的屏障。于敏、张纪中和四五个编剧一起进行了细致的前期准备,研究剧本,怎样表现,灯光如何打,并事先设定了主题:武侠浪漫剧。 接下来是拍,是剪辑和后期制作。“剧本好弄,因为有原著;拍摄也还好,因为有主题;可是到了剪辑台上,非常残酷,不能过多地铺垫、介绍人物,节奏要流畅,特技要逼真。”前后共花了1年多时间,一部电影也不过如此,一般电视剧基本是5个月完工。 本报记者蒲荔子 于敏简介 生于1958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拍摄有《水浒传》、《蓝色妖姬》、《可怜天下男人心》、《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永乐大帝》、《钱王》、《神雕侠侣》等电视剧。曾获飞天奖、金鹰奖之美术奖、灯光奖、摄影奖多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