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如何理解“沙尘暴不可能根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09:39 大洋网-广州日报

  林森

  近日,沙尘暴再次在北京“精彩亮相”。尽管北方的人们早已习惯于一年数度黄沙满天、日月无光的天气,尽管南国的人们也被年年如是的沙尘新闻弄得熟视无睹,但我们却不能不对一个事实打起精神———前段时间,据专家介绍,从沙尘影响地图看,全国至少3/4的面积都已成为“沙尘沦陷区”,而最南的省份则已经到了广西北部。作为一个广东人,笔

者不禁担忧:未来的某天,我所在的城市是否也会“满城尽带黄金甲”。

  其实,专家早已给出了答案。一些气象专家表示,我国北方存在120万平方公里的原生性沙漠和戈壁,囿于当前技术水平,他们不可能被消灭;而且由于蒙古国等境外沙尘源的存在,我国不可能根治沙尘暴。最新的研究结果更表明,我国的沙尘暴未来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沙尘暴不可能根治”,我们该如何理解专家的此般论断呢?无疑,科学家从事实出发,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判断,这不仅是值得提倡的,更是必须的。这一结论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目前沙尘防治工作的艰难程度———治沙不可能是一场突袭战,而更像是一场持久战,从而有利于消除部分人盲目乐观、一蹴而就的心理。然而,话又说回来,“不可能根治”这样的论断,对公众的信心又确实颇具杀伤力,容易让很多人产生“既然不可能根治,不如顺其自然”之类的想法。

  近些年,在“开发西部”的大潮中,为数不少的重污染、高耗能企业轻而易举地被请到西部地区,竖起它们的大烟囱,排出它们的黑污水。而笔者也曾在内蒙古的草原深处,目睹了石灰厂的滚滚浓烟对周边草场造成的毁灭性影响。在这些地方,短期经济效益和长期生态环境的博弈中,后者无情落败。“沙尘暴不可能根治”,作为一个科学结论,为我们认识现状提供了依据,善莫大焉;然而,一旦它成为某些地方官员继续无视生态环境、在环保工作上不作为、乱作为的“科学依据”,那可就贻害无穷了。

  气候和环境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并总是受到人力的强大影响,但愿人们更好地理解“沙尘暴不可能根治”这句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