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漂绝不是种狭隘的民族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4:12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当年的长漂英雄昨日成图开讲座,再现20年前那次悲壮的漂流经历

  20年前,一群四川人发起了首次长江漂流,成为当时中国几乎最大的新闻事件。20年后的昨(4)日,当年的长漂参与者冯春、杨欣来到成都图书馆,与人们一起追忆漂流长江的壮怀激烈。

长漂绝不是种狭隘的民族意识

  人物印象

  冯春:身体略胖,衬衣扎在西裤里,脑门宽而微微发亮,这个开始谢顶的中年人不像漂流家,更像个写字楼里的商人。

  杨欣:满脸络腮胡,厚厚的镜片,给人的感觉就很“漂流”。现任中国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绿色江河”会长,创建可可西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成为电影《可可西里》的原型。

  □长漂20周年·观点

  长漂就是一种精神

  尽管长漂已过去20年,但对它的议论一直没有停止:“这是狭隘的民族意识”、“长江是世界的长江”、“缺乏理性”……冯春都听在耳里。他承认当时的做法的确有些欠理性,但他坚决反对“狭隘民族意识”一说:“长漂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拼搏。”他说,如果谁能看到美国国旗插在长江第一城宜宾的码头上而无动于衷,这才是狭隘的:“用生命去做一件事情是值得尊敬的”。

  随后,冯春漂流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我经常开玩笑讲,去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就是去‘复仇’的。”中国的国旗,第一次插在了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上。

  □长漂20周年·讲述

  坦白讲,我们当时完全不懂漂流

  “2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6年6月3日,我们一群人从成都出发。”冯春直接把人的思绪带到了20年前。当时,这支队伍有46人,名为“中国长江科学探险漂流考察队”。就是这支队伍,让冯春开始了自己的首次漂流,并坚持到现在:他是中国漂流探险运动的开创者之一,是世界上漂流里程最长的人(超过1万千米)。

  出发:“坦白说,当时完全不懂漂流,只有一腔热血”

  当时漂流长江有一个背景:美国探险家肯·沃伦在漂流印度恒河之后,记者问:“你的下一个目标是哪里?”肯沃伦手指东方:“中国,长江。”随后,经过申请,肯·沃伦被正式批准于1986年漂流长江。

  “我们当时所想的,只是赶在美国人之前漂完长江。”于是,冯春和队友们仓促上阵,“坦白讲,我们当时完全不懂漂流,只有一腔热血。”随后,此事受到了全国上下一片关注,队伍于当年6月22日正式下水。

  装备:“美国人一天补助300美元,我们是2.5元人民币”

  “美国当时就已经有100多年的漂流历史了,而我们几乎对漂流一无所知。”美国人一艘船的设备耗资4000美元,我们是3000元人民币;美国人的一只船桨就达40多美元,我们的仅10几元人民币;美国人一天的补助是300美元,我们是每天2.5元人民币……冯春说,当时我们完全没有把握。

  代价:“我们漂完了长江,但有10名队员献出了生命”

  6月22日下水,12月25日上岸。“中国长江科学探险漂流考察队”完成了长江的漂流,这一点,美国人没能做到。然而,在这100多天的历程里,先后有10名队员遇难。

  “叶巴滩就像人生的一个大坎,想起就会流泪。”叶巴滩位于四川省甘孜的白玉县,是一个跌水群。进入里面的船就像在洗衣机里搅动,怎么也起不来。排桨上的队员一看不行了,手一松哗地冲下去了,各自游开。但密封船里面的3个队员并不知道状况,天旋地转直到水流打烂密封船,把人冲了出来。“有两个队员张军和杨洪林,至今没有找到尸体。”

  □长漂20周年·故事杨欣藏羚羊保护者

  杨欣说,在这20年的时间里,他走了一条漂流长江———考察长江———保护长江的路,可可西里是其主要的保护对象。“很多人都忽视了,可可西里其实也是长江的源头之一。”

  作为3大源头之一,沱沱河穿越茫茫可可西里,汇入长江。

  1994年开始,杨欣和他的志愿者队伍开始了保护可可西里的倡议和行动。1995年,“绿色江河”开始筹建保护站。“可可西里?是不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岛附近?”这些不解让杨欣哭笑不得。随着活动的一步步深入,杨欣1995年启动了中国民间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项目;创建了长江源头第一个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建起海拔4600米的藏羚羊迁徙红绿灯。

  现在,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保护已经成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一面旗帜。在杨欣的牵头下,已经有了一支300人的高素质队伍,而且还有一些铁杆志愿者。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保护藏羚羊。

  “可可西里是这10年来提升速度最快的名字之一,而藏羚羊也成为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之一。”杨欣很欣慰,这么多年的奔走,于他而言都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快乐。

  早报记者陈筱丽蒋庆摄影向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