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潇水润物细无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6:55 红网-湖南日报

  

潇水润物细无声

  6月4日,湖南科技学院举行首次学士学位授予仪式,700多名毕业生同获此项殊荣。2002级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谢丽穿上学士服英姿勃发,心情格外激动。周承伟周密 摄

  本报记者 张茧 刘爱民 通讯员 杨能山 黄金华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潇水河畔的湖南科技学院,教学楼内、实验室里、运动场上,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一种奋发向上的勃勃生机和活力。该校精心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渗透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

  湖南科技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正是紧紧依托校园文化陶冶人、启示人、激励人、塑造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培育自强精神让学子学而无忧

  “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登上金字塔,一种是雄鹰,另一种是蜗牛。在人人都渴望成为雄鹰的时候,我更愿意做一只默默坚持不言放弃的蜗牛。”这是湖南科技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大四学生李代钦,前不久在被评为“感动校园十佳学子”时说的一句话。

  4年前,这位来自山区的贫困学生,揣着家里仅有的2000元钱走进了大学校门。此后四年,他没再向家里要一分钱,一边坚持勤工助学,一边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年年获得院级奖学金、三好学生,还先后荣获2004年度国家奖学金、2005年度湖南省优秀特困大学生。李代钦靠自己付出的艰辛汗水,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今年还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湖南大学研究生。

  院党委书记陈建民介绍说,学校所处的永州市地处山区,经济落后,学生中来自贫困山区的占了将近一半。学校积极与银行联系,力争让每个贫困生能得到助学贷款。仅今年4月,学校就有351名贫困生获得了182.3万元助学贷款。学校还把奖学金发放面扩大,并出台了生活补助和学费减免政策。

  更重要的是,学校努力营造一种自立自强、互相关爱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依靠自身奋斗走出困境。在校园里,“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随处可见,班会、团队活动、演讲比赛、学生论坛,身边自立自强的典型事迹成为了学生们的热门话题。

  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心理问题答疑解惑,帮助贫困学生克服自卑、自弃等心理障碍,走向自信、自强。学校还发动教职工和贫困生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以及思想、心理各个方面给予关心和指导。

  在这种校园文化氛围下,学生们都能够坦然面对贫困,以自立自强、艰苦奋斗为荣,以爱慕虚荣、懒惰奢侈为耻,大学生们勤工助学蔚然成风。尽管学校学生勤工俭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助学岗位年年增加,去年达到866个,仍然供不应求。学校便利用毗邻广东的优势,由辅导员组织学生暑期到广东一些实习基地企业开展勤工助学,仅2005年全校就有902名学生到广东企业参加勤工助学,挣回学费、生活费143.6万元。

  如今在湖南科技学院,像李代钦一样自强不息的学生越来越多,带着弟弟上学、并且担负妹妹学费的王耀华;患小儿麻痹症致残,却摆脱心理阴影挑战困难,大三就成功开设两家电脑公司的蔡陆军;以贫困为动力,靠扫厕所、收废品、做家教完成学业的湖南省优秀特困大学生、全省首届大学生辩论赛“最佳辩手”蒋宪芳,等等。在这些学子身上,无一例外地体现着学院“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

  “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也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延迟毕业。”陈建民不无自豪地说。

  营造良好学风让学子学有所成

  走在绿树成荫的校园大道上,你会不时发现两边的路灯杆上醒目地悬挂着一些“明星”的宣传画。这些“明星”,都是湖南科技学院的优秀学生。

  “假如有一天,我的照片也能够挂在这上面,多爽。”中文系一位女生流露出几分崇敬。

  这就是校园文化的魅力!湖南科技学院十分注重利用这种魅力的引导效果,营造良好的学风,让所有学子学有所成。

  作为一所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很多学生进校后,曾有一种不上不下、中不溜秋的茫然。学校领导认为,要激发学生的斗志,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照样也有出息

  永州古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深厚的舜帝文化、农耕文化、柳子文化、瑶族文化、女书文化、理学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中华道德始祖舜帝、宋代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大文豪柳宗元、书法家怀素、何绍基,以及老一辈革命家李达、陶铸、乐天宇等等。学校先后成立了舜文化研究所、柳宗元研究所、女书与瑶文化研究所、南方农村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取得了丰硕的地方文化研究成果。

  这些丰厚的地方人文资源,成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最好触媒。全校学生积极投身地方文化和社会经济研究;中文系连续三届举办“永州诗文吟诵大赛”;各院系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道德之乡讲道德”主题班会、演讲……

  浓浓的学风,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快速提高。近几年,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节节攀升,在数学建模竞赛、程序设计比赛、“挑战杯”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管理论文比赛、文学创作赛等一系列省级以上竞赛中,湖南科技学院先后获得个人奖100余项,团体奖数十项。特别是在2004年湖南省首届大学生辩论赛中,湖南科技学院代表队成了一匹黑马,一举夺得一般本科组冠军。

   激励创业意识让学子学有所用

  “毕业生能不能出得去、干得好,是检验我们工作是否有成效的尺子”,院长管天球教授这样说。为此,学院特别注重校园文化的影响,激励创业意识,造就创新型人才。

  管天球认为,要让学校面向市场,实现变关门教学为开门教学、变学而优则仕为学而优则用、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必须构建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点上,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觑。

  学院首先营造创业氛围,诱发学生创业欲望。从学生进校起,就大力鼓励学生自我设计、自我规划以及自我测评,鼓励学生培养特长,发展个性。学校施行了学生导师制。以双向选择的方式,为每一名学生配备了指导老师。学校还经常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等知名人士讲创业历程,组织“创业计划大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鼓励科技创新,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脑能想、嘴能说、手能动,还要腿能跑。学校积极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办事能力。鼓励学生独立发展社团。同学们八仙过海,独立完成活动方案策划,把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请来了,把大公司的赞助拉来了,把勤工助学的岗位带来了。学校平均每周都有活动,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而且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能力。

  在创业能力培养上,学校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校内外创业基地,每个专业都有一个以上与之配套的专业实习基地。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专业以及兴趣爱好申报校级科研课题,让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科研,2005年,有28项学生项目获得学校资助的课题立项,现已18个结题。今年,又有42项学生科研课题得到学校立项。学生在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过程中经受了锻炼,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创业真谛。生化系学生单独完成的无水酒精提取课题,纳入了学校红薯醇基燃料及配套用醇基燃料高效清洁汽化燃烧器项目,这个项目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00万元。物电系学生“电话卡校内校外自动转化”项目成功申请专利。学校还拨出了100万元专款作为“自主创业基金”,目前已有10个学科10多家学生创业公司先后成立。

  通过创业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每年都在90%以上。前不久,学校还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先进单位。对此,招生就业处雷腾副处长感慨不已:一所没有任何地域优势的新升本科院校,拿到这一荣誉实属不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