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建设新农村需要新时代“赵树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8:31 南方网
  红网 魏青

  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电视剧《赵树理》获得近期电视剧收视排行榜第一名。(《新京报》2006年6月3日)一部描写一位农民作家生平的、宏扬主旋律的电视剧,能够在众多的电视剧当中获得收视率第一,的确值得我们欣慰。由此我想到,赵树理因为和农民心连心,所以我们如今依然尊敬他,推崇他,那么在建设新农村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当今“赵树理”。

  需要擅长吹拉弹唱的“赵树理”。赵树理之所以能够很容易和农民打成一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于吹拉弹唱,很自然就能够获得农民的文化认同,乐趣认同。如今新农村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农村的文化建设落后,一些作家、艺术家和社会学者即使到了新农村,由于不谙农村的乡土艺术和文化,很难融入到农民中去,所以,新农村建设更需要擅长吹拉弹唱的“赵树理”,这样有乡土艺术特长的作家以及艺术工作者很容易引导农村的文化建设。

  需要时时处处和农民“比”的“赵树理”。赵树理很会、很敢、很爱和农民比待遇,赵树理曾经给一位高级领导算过这样的账:国家给我发的一个月工资,相当于农民一年的收入,我一年的工资相当于农民十几年地里的收入,就这还不包括稿费收入,我于心不忍,因此我要求从这个月开始不要给我发工资了,我用稿费养活自己。当今的“赵树理”,有谁有这么高境界的“比”意识呢,有谁愿意拿农民的待遇来比自己的待遇呢?没有善于和农民比的意识,怎么能够爱农民呢?

  需要计较便宜书价的“赵树理”。赵树理出版有关农民的书籍,跑到印刷厂希望将书价订得低一些,他希望自己的书能够在集镇上摆摊让农民像购买自己需要的生活生产用品一样那样心甘情愿地购买。如今的“赵树理”出书,究竟有多少人想到了农民为买一本书所付出的代价,有多少人的书敢于拿到集镇上摆摊销售呢?

  需要多半时间都在农村的“赵树理”。赵树理一年里多半的时间都和农民在一起,帮助农民克服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时刻洞悉农村的变化。到农村体验生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体验一阵子容易体验长期难,体验表面容易沉下去难。如今的“赵树理”有几人能够愿意走几十里山路去体验,有几人多半时间泡在农村呢?

  需要敢于为农民说话的“赵树理”。本来赵树理到农村体验之后准备写一部小说,但是他下去发现了当时公社化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严重的问题,于是他停止了小说创作,而是撰写了一篇《农村公社化之我见》,寄到杂志社后,引起了上级领导的不满,有朋友对赵树理说,“你不能光顾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呀”。对此,赵树理解释说,我不能违心地迎合,更不能让农民骂我说我说假话。赵树理为了反映农村的真实问题,什么都不顾了,如今的“赵树理”有几人敢于这样做,想这样做呢?

  一个赵树理,让我们知道了农村,了解了农村,让农民们更善于建设农村;那么,在我们建设新农村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出现当今的“赵树理”。让我们知道新农村,了解新农村,让新型农民善于建设新农村。希望“赵树理”作为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楷模,身影更多地出现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里,为了艺术,为了文学,为了农民,积极作为起来吧。(编辑:付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