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扶贫”何以扶出个“造枪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14:17 南方网
  南方网 于景宁

  地处贵州偏远山区的松桃苗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里竟有10个乡镇的15个村涉及非法制贩枪支,其造枪时间长、规模大、品种全,已成为全国两大黑枪制贩基地之一。(2006年06月04日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多年来“扶”来“扶”去,不但未脱贫,反而成了

全国黑枪制贩的主要基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人们不仅要问:是“贫”已经得到了扶助而村民欲壑难填才铤而走险呢,还是村民根本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帮助,因为极度贫困才豁上身家性命冒死涉险呢?我们从记者的实地采访报道中不难看出,正是当地长期的“极度贫困”导致了“黑色经济”的孳生和蔓延。据当地最早形成的一个“造枪村”的党支书介绍:“去年村里人均收入只有400多元,有的村民连粮食都不够吃。”一个生产开支和生活费用合起来平均每天只有一元多一点、连饭都吃不饱的村民,你让他怎么生活呢?据云,近年来,该村有6个人因为制贩枪支被判刑。而这6户人家恰恰都是村里最穷的,其中一家三兄弟十五六口人全挤在一个十平米左右的破房子里,晚上只能人挨人地睡。连一些去执法的公安干警看到他们家中的极度贫困的状况,都常常是边抓嫌犯边流泪,可见其穷到什么程度了。 在此,笔者无意为犯罪的村民申辩,因为任何人违法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但极度贫困的生活确实已成了当地制贩黑枪的一个根源。

  也许有人会说:当地已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既已有国家救助,村民就不该再靠制贩黑枪谋生。“制枪村”所在的县,确实是国家扶贫的重点,村民也确实得到了国家的救助,但是在一个资源匮乏、靠天吃饭的偏远山区,每个季度一户只发三四十斤粮食,而且只能发放给最贫困的几户人,这点扶持不是太微乎其微了吗?这就象在干涸得都开裂了许多大口子的土地上洒了几滴水,你不能说它在需要水的时候没人给它,水确实是给了,但确实也只是象征意义上的。

  所以笔者认为,所谓“扶贫”云云,不能只满足在给多少县挂上了一个“扶贫县”的牌子,也不能只在名义上赐一个“重点扶贫开发”的帽子,更不能总停留在派工作队下去走一遭或发一点救济粮就算完事的水平上,关键是要看我们到底为贫困县的人民做了些什么,是不是真正为贫困县的人民开发了足以让他们能够自救、能够维持生计的经济项目,是不是认真负责地为他们培养了掌握新农艺、新技术的人才,是不是帮助他们打开了农副业产品的销路。尤其是对“造枪村”这样的极度贫困的山村,既然确定了它“重点开发”的身份,就要拿它当“重点”对待,就要舍得投入,舍得花气力,就要把“扶贫”进行到底。明明看到了村民极度贫困的生活状况,明明知道村民连饭都吃不饱,还是不改一个季度只向最贫困的人家发三四十斤救济粮的杯水车薪的做法,这种扶贫投入和实际需求的巨大差距,导致一些摆脱不了极度贫困的村民造枪以活命有什么奇怪的呢?

  “扶贫”的目的是脱贫,既是“扶贫”就要岁岁有改观,年年有进步,这是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需要,而对“造枪村”这样的村子来说,尽快消灭贫困,也是杜绝犯罪根源的需要。(编辑:东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