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分配制度改革:更加注重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9:34 南方日报

  热门话题

  话题缘起我国目前的分配不合理与收入差距悬殊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呼唤。上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着重研究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等等具体要求和措施。为什么以及如何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大原则下,更加注重公平,我们特约专家发表看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央精神。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张炳申何亦名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收入差距呈现扩大化趋势,已经从一个收入较平等的国家转变为收入差距很大的国家。适当的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然而收入差距过大不仅有失公平和公正,容易导致社会冲突,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对经济增长本身也是不利的。

  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有利于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理由有三。

  国际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层比例较高的社会其收入差距往往较小

  其一,国际经验表明,中产阶层比例较高的社会其收入差距往往较小。这在统计学上也是容易理解的:在收入分布中,处于中位数附近的样本比例越高,方差越小,收入分配也就越均匀。美国中等收入阶层约占80%,新加坡90%,瑞典55%,德国50%,这些国家的基尼系数也普遍较低,美国不足0.41,其他发达国家基本都在0.3至0.4之间。

  中等收入阶层有较高的比例,政府才有可能进行更大力度、更宽范围的财政转移支付

  其二,中等收入阶层的较高比例,是国家个人所得税能够提高到较高水平的保证。较大规模的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能够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公共资源和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来源。由于没有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我国个人所得税规模难以扩大,许多公共事业如社会救济等显得力不从心。2005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才首次突破2000亿元,共完成2093.91亿元,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比重为6.78%。而在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一般为30%~50%,发展中国家也达到8%~12%。只有当个人所得税的比例和规模有了较大增长后,才有可能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阶层进行更大力度、更宽范围的财政转移支付。

  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有利于减少返贫现象和贫困的代际转移

  其三,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减少返贫现象和贫困的代际转移。由于具有较为充裕的物质财富,家庭抗风险的能力更强,人们的卫生与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和培训,人力资本将有较大的提升。而一个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群体,不但有条件减少贫困的代际转移,而且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高级的生产要素。

  培育和扩大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具体途径

  中等收入阶层的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在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收入标准也不尽相同。目前,就我国而言,有些学者认为个人年收入介于5万元至10万元的可确定为中等收入阶层,这个阶层的比例大致介于7%到10%之间,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比重相比,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比例明显偏低。

  那么,如何培育和扩大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呢?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首先要保证经济的不断增长,只有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中等收入阶层的相对比例和绝对收入才有可能得到提高。其次,要从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政策上保障中等收入阶层的成长,通过合理的财政与税收政策,解决好再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特别要防止少数利益集团通过特权和垄断聚敛社会财富。政府通过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不仅能抑制高收入群体的膨胀,而且能使低收入群体中的一部分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这是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政策保证。第三,完善包括失业保险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向中低收入者倾斜。社会保障虽然不能使人们由低收入阶层直接进入中等收入阶层,但它对于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提高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第四,要增强劳动者就业的安全性,维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增强劳动者在薪酬水平上的谈判能力。当前的一大要务,是要保护公民的工作权利和获得合理劳动报酬的权利,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的同时,要严格整治拖欠、扣压劳动者工资的违法行为,以及不顾安全生产的要求肆意使用员工、任意解雇员工的不良用工行为。第五,在全社会范围内鼓励创业行为,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通过税收减免、优惠贷款等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是培育新一代中高等收入者的重要途径。第六,继续大力发展教育,要加强教育的公平性,增加教育机会,降低教育成本,让人民能够普遍接受必要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的能力,这是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条件。第七,根据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的现实,在经济发展和产业选择中要注重就业取向,提高GDP的就业弹性。大力发展具有较高就业弹性的第三产业和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更多的劳动年龄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充分就业。第八,在新一轮的医疗保险制度和住房制度等的改革中,要彰显公平原则。近年来,因病致贫和因房致困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不能只顾效率而不讲公平。最后,培育和扩大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要进一步提高市场的发育程度,包括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减少和消除由于部门垄断、行政垄断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分隔和收入差距过大现象。

  张炳申:广东金融学院校长、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何亦名:暨南大学劳动经济学专业博士生

  和谐社会需要更加注重公平

  钟坚

  中央强调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这一论断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更加注重公平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

  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差距过大、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当前人们当中滋生的不公感,固然部分源于旧的公平观,但更多的是源于现实的不公平。现实中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和种种不公平现象,使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安全感下降,分配制度和社会分层的合理性受到怀疑,部分社会成员对主流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的疏离与不满情绪加重。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更加注重公平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就是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求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走社会和谐、共同富裕之路。因此,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时,必须关注财富怎样分配,利益怎样协调,矛盾怎样化解,努力消除因高速经济增长而带来的社会不公正问题、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和弱势群体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要让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就必须让人们普遍分享发展的成果,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没有公平正义,社会就不可能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建设和谐社会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公平的社会。如果一个社会的发展结果是少数人受益,多数人受损,那么这个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更加注重公平是进一步促进发展的内在要求

  公平与效率是社会发展两大基石。一个社会要保持正常和谐运行,除了应有有效的动力机制之外,还需要可靠的稳定机制。我们的改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更高层次和更高阶段的社会进步的一种手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与发展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有没有效率,也取决于群众对这场改革和发展目的和意义的认同和理解,以及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每一步骤是否公平合理的切身感受。我们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效率依然低下;另一方面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不公问题严重存在。低效率和社会不公对我国改革、发展与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双重压力和威胁。要防止出现“拉美化”现象,就必须切实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我们的改革与发展取向应该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走出一条公平与效率兼得、稳定与激励并举的现实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发展真正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才能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公平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一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二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三是要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务员薪酬制度,逐步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适当向基层倾斜,以促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四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完善地区津贴制度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五要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六要合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完善机关工人工资制度。七要特别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要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帮助低收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八要随着经济发展,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并注意提高其他低收入人员待遇水平。九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十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稳步提高统筹层次,逐步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证标准。此外,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作者系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收入差距是一把双刃剑

  朱定祥

  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处理好它们的关系不容易。常识告诉我们,收入分配越平均,人们的积极性就越削弱,效率自然会低;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只要分配程序、规则公正,就会有助于提高效率。从另一角度说,不提高效率,难以实现持久的更多的公平,解决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但是,如果不讲公平,收入差距拉得过大,特别是分配程序、规则不公,也会导致效率的下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收入差距过大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扭曲人们的价值观

  收入差距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其利,又有其弊。应当看到,合理的收入差距有积极作用,不合理的收入差距会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一是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社会稳定。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不同人群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也会发生变化。经济地位上升的群体有可能提出与自己的经济状况相适应的政治和社会要求;经济上比较困难的社会群体则有可能产生心理失衡和失落感,容易产生与社会的对抗行为,甚至导致社会阶层矛盾的激化。特别是一部分人由于得不到基本的教育和卫生保障,形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

  二是收入差距扩大制约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妨碍经济持续发展。对于高收入社会阶层而言,由于大部分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因此用于消费方面的支出会相对减少,很大一部分作为私人存款积累起来;低收入阶层虽有消费欲望,但由于受有限收入的限制,实际消费支出很少。同时,由于受子女教育、伤病医疗等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还不得不拿出相当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这样,居民的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制约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三是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拉大造成人们的价值观扭曲,使唯利是图思想蔓延。由于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过程包含许多不合理因素,这很容易造成人们价值观的扭曲和人生观的庸俗化,甚至可能导致社会道德水准大幅度下滑,形成一种物欲横流的可怕局面。这种精神上的堕落和腐败比行为上的堕落和腐败更可怕,后果更严重。如果这种现象像瘟疫一样传播开来,整个民族就会大大削弱进步的动力和信心。

  做大“蛋糕”,切好“蛋糕”,并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分到“蛋糕”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首先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努力把“蛋糕”做大。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发生什么问题,我们都要坚持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确保“蛋糕”越做越大,为最终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分配体制,努力把“蛋糕”切好。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以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职能,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使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趋向合理。

  三是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和政策,努力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分到“蛋糕”。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一般有四个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增加就业、收支平衡。但这四个目标在不同时期应有所侧重。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改善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所以,党和政府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和政策,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造灵活多样的就业模式,以帮助社会成员特别是下岗和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就业,使他们拥有参与市场主导的分配机会。

  四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让困难群众也有“蛋糕”吃。社会保障是政府调节收入差距的主要手段之一,有助于改善贫困群体的生活处境,缓和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当前,要着重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进一步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并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权力制约、监督,坚决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防止少数人利用权力偷吃“蛋糕”。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是滋生非法暴富的土壤,是造成分配不公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通过法制的力量遏制和消除党政机关中存在的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腐败现象,逐步为整顿经济秩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

  分配关系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文武汉

  分配处于经济运行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分配关系不合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很难有效推进。

  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

  生产与分配和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都是国民经济运行中重大比例关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比例失调都会引起其他环节比例的失调,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投资和消费是国民收入分配中此消彼长的一对矛盾。我国由于分配关系不协调,导致投资率与消费率增长脱节的矛盾突出,从而长期存在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状况。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一般消费率维持在80%左右,而我国只有60%左右。从投资率看,过去曾有研究认为我国的投资率一般应维持在25%至30%之间为宜。但在经济转轨期间由于“重投资、轻消费”的思想作怪,使投资率一直偏高。上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的投资率都没有低于30%,而长期在35%至40%之间,2002年在已超过40%的基础上,2003年再攀升到43%。

  总之,投资率高增速,消费率低增速,在短期内虽然可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但从长远看,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会造成国内居民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长期投资率偏高增速过快,加上投资结构不合理,还会引起其他环节、其他方面的比例失调,严重的会导致经济发展停滞。

  产业结构不协调

  分配与产业结构存在密切关系,分配合理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比重相对高;相反则会导致产业结构失调。所以凡是分配合理,工资和居民收入水平相对高的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都很发达,就业充分,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比较快,占GDP比例就高,反过来又促进居民的收入提高,形成收入分配与第三产业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例如我国的香港特区,工资和居民收入水平都很高,所以第三产业特别发达,就业率也比较充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高达70%以上。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由于工资、居民收入增长和投资、GDP增长比较协调,因而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个时期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4%,而第三产业为12.3%,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提高到33.4%,使第二产业的比重由46.4%降到41.6%,呈现着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趋势。但1990年代以后,由于投资超速增长,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使第二产业的年均增长提高到13.5%,而第三产业却降到9.1%。10年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由42.1%提高到50.2%,而第三产业则不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不仅影响总体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还影响到各方面、各层次的比例失调,最终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消费有效需求不足

  投资超速增长,虽然在短期内可拉动经济增长,但由于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滞后,投资超速增长没有消费配合,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持续。投资超速增长,一方面投资需求膨胀推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又不断增加供给能力而不能带动最终需求增长,不断加剧全社会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的矛盾,经济就不能持续发展。我国1998年以来,一方面由于投资超速增长不断增加供给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职工工资低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滞后,最终需求不足,居民的购买力与商品供给能力不协调,加之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使有效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不对称。所以形成了国内供过于求的矛盾突出,必须依赖高速发展外贸来平衡。

  作者系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研究员

  图:

  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