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完美主义者,都有点自虐倾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07:29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完美主义者,都有点自虐倾向
他是一名普通教授,一生追求完美的科研工作者,从与科研工作结缘那天起,就注定了会在向完美靠近时以苦为乐,用他自己的话说,“完美主义者都会有点自虐的倾向”。今年,他从全国218个单位推荐的689人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同时也是川内高校惟一问鼎者。当记者问他对获得这一荣誉感受时,他很平静:“我没有多少特别的感觉”。他,就是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专业博士(后)、科技处副处长庹先国教授。

  人物对话<<<

  兴奋感觉做课题中才会有

  中等个头,红色休闲外套,昨日中午,记者见到庹先国教授时,他正在办公室和一群研究生讨论课题。一根根直立的寸长短发让他显得很精神,丝毫看不出已到不惑之年,更想不到他已经读完了所有的学位,而且已经是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早报:得知自己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后,心里有什么感受?

  庹:说实话,我没有特别感觉。

  早报:是因为获奖太多,而没感觉了吗?

  庹:不是这个原因。我仅仅是省内年轻科技工作者的一个代表,去年被省上有关部门推荐上去,只能说明我比较幸运,我很感激。极其兴奋的感受,只有在做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有。

  早报:抛开获奖不谈,仅仅从科研上来说,你觉得自己成功吗?

  庹:“成功”是一个不能轻言的词,它在我心中分量很重,离我也还很遥远。如果说小有成就,可能是来自于对生活、对事业的不放弃。

  早报:如何理解你的“不放弃”?

  庹:不放弃意味着奋斗没有终极目标。我是一个希望“做人做事都要做好”的人,完美主义—自律—牺牲,看上去像个紧箍咒,但对我来说是必要的,即使辛苦也很开心,呵呵,完美主义者都会有点自虐的倾向。

  人物素描<<<

  修炼完美其实非常的辛苦

  庹先国早在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读本科时,不仅4年保持班上第一名的纪录,而且还是班上的第一个党员。本科毕业实习时,由于仅川大才有相关实验仪器,为了交出一份最好的毕业论文设计,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于学校和川大,这样持续了两三个月。那时的想法很简单:一定要比其他学校同学做的实验更完善,数据更可靠,绝不能给学校丢脸。事实证明自己的确是做得最好的,论文还在《四川大学学报》发表了。工作中,庹先国的多项课题也创造了多个第一,对此,他却谦虚地认为,“这纯属巧合”。

  事业:放弃后我又能干什么

  这么多年下来,他们所做的大大小小的实验已不计其数,在外人看来,重复的实验是件很枯燥的事,但对于庹先国来说,这正是兴趣所在之处。

  “这其中,也不乏有太辛苦的时候。”庹教授说,1998年,他们好不容易申请到一个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是给一家钢铁公司的生产线上研制一套自动分析设备,谁知去了才发现,现场温度高达50摄氏度,而且金属粉尘多,工作时必须戴防毒面具。“我们都记不得做了多少次实验,但效果依然不明显”,由于该课题的经费少,再加上工作环境恶劣,在长期毫无进展的情况下,庹先国责备自己:“怎么选了这么一个职业啊,干脆放弃算了!”但再一想:“我不做这个还可以做什么。”就这样,他坚持了下来,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课题终于成功完成。

  信条:能考100分决不考99分

  庹先国不仅对自身要求严格,事事追求完美,对于学生也同样不心软。虽然课题缠身,再加之还是学校科研处的管理者,但庹教授依然带了两个本科班。在去年的一次数学竞赛中,他班上的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其中有个考了99分的同学却受到庹先国严厉的批评,“有能力考100分,为什么只考99分?”他说,这也是自己的人生信条,“修炼一个比较完美的人格与人生其实非常辛

  苦,你的付出会超出你的想像,但一个满意的结果会让你忘记所有的困苦”。

  内心:希望保持思想的活跃

  恐怕在很多人的眼中,科研工作者就应该是那种毫无生活情趣,整天埋头看专业书籍,重复做着枯燥实验的老学究形象,而像庹先国这样40来岁就已

  经将很多人一生追求的成就都收获了的人更应当如此,事实上,庹先国并不是那样的人。

  完美主义者内心都是丰富的。庹先国也不例外。他对学生说,“渴求成功是人生的原动力”。之所以用“渴求”,而不用“追求”,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梦想,两个词意思虽然差不多,但“渴求”的内涵更深厚,它体现的是个人内心的召唤。庹先国用“善想,愿干,认真”3个词作自我形容,他说自己是个想法很多的人,希望自己永远保持思想的活跃,“愿干”和“认真”体现的则是一种人生态度。

  爱好:寻找自己的精神领袖

  庹先国喜欢散文,尤其喜欢余秋雨的散文,他喜欢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厚重的历史感。无论再忙,他都会看每期的《人物》杂志,这个习惯保持了10多年。“里面风云际会的各等人物,都是某个领域的精英,看了这么多年的确令自己受益匪浅”。庹先国说,也许自己是在无意识中寻找着自己的精神领袖,但并不局限于某一个人,无论人物大小,他都有被感动的时候。因此,他认为自己还是一个“感性成份比理性成份多”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觉得“每次捧奖之后,就觉得压力特别大,你总不能后退吧,至少不能比以前干得差才行”,庹先国说,科学家是他的理想,而带学生继续搞科研,则是最近的计划。

  人物资料

  从2000年开始,庹教授几乎成了“获奖专业户”,凭着他和课题组优异的科研成果,先后获省部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四项,迄今已主持完成了30多项课题,发表论文80多篇,获得多项专利,两项产品被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优秀创业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去年获得了代表国内地学领域青年科技最高奖的“地质金锤奖”。

  周图伽早报记者关义霞摄影劳稔麦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