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堡”号昨靠广州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09:13 北京日报 | ||||
7月18日,“哥德堡”号抵达广州南沙港客运码头。新华社记者陈学思摄 昨天中午,经历9个半月航行的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缓缓驶入广州南沙客运码头。 船渐行渐近,八声嘹亮的礼炮声响过,甲板上的人们齐声欢呼起来,“哥德堡”号上来自中国的水手和记者更是登上了高处的救生艇,挥舞起了五星红旗,飘扬在空中的红旗,诉说着大家伴随着“哥德堡”号乘风破浪,回到广州的喜悦心情。已于17日抵达广州的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和西尔维娅王后在船甫停稳后微笑着走出船舱。 1745年,“哥德堡”号巨型商船从广州满载茶叶、瓷器、丝绸等货物返航,却在航行到离瑞典哥德堡港只有900米远的海域上触礁沉没。2005年10月2日,由4000名工匠按照原样打造、耗资3000万美元、历时10年完成的新“哥德堡”号从瑞典哥德堡市启航,开始260年后首次重返中国之旅。它沿着18世纪中瑞海上丝绸之路一路奔向中国,途经西班牙、巴西、南非、澳大利亚、印尼等地,往返航程近40000海里。 “哥德堡”上有条“唐人街” “哥德堡”号顺利抵达广州,随船的多名中国记者和水手也结束了与大海相伴的日子,回到了家。回忆起这一段既艰苦,又快乐,既有趣,又让人时时处于历史的怀想中的日子,回忆起大家在哥德堡号上组成的一条小小“唐人街”,大家都有些恋恋不舍。 真想再唱一遍茉莉花 广州水手张洁和吴俊毅每天的工作时间是从下午4时到晚上8时,以及凌晨4时到上午8时,交班的时候,记者常常看见两个人满脸的疲惫,工作的确辛苦,无论是帮厨,爬桅杆收帆,还是洗甲板拉绳子,都要大量消耗体力。 ■张洁:说到这段航程中最快乐的事,应该是船到锚地那一天,我们爬到桅杆顶上去收帆,我在组员的一同要求下,唱起了中国民歌茉莉花,那一刻,我特别自豪,因为我从一个登上软梯脚会发软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能够挑战风帆的水手,我长大了。现在到广州了,真想再爬一次桅杆,再唱一遍茉莉花。 ■吴俊毅:深夜爬桅杆的时候,确实很害怕,安全绳看不太清楚,要靠摸索,脚下是汪洋大海,踩在绳子上,必须十分小心,因为一阵风吹来,就可能会失去平衡,帆很重,我们得一点点把他们压到肚子下面,再系紧,收好,绳子随时都在晃,一开始说不害怕是假的,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慢慢习惯了,我们的胆子也就越来越大了。 时时感到生活在历史中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记者邓武和沈光华是在瑞典上的“哥德堡”号,他们伴随着这条古船,整整走过了近10个月的航程。 ■邓武:坐“哥德堡”号远航,我们连过了3关:晕船关、吃饭关、闷热关。过了这3关以后,就可以发现很多乐趣。“哥德堡”号是一艘仿古船,每天的生活都像是对18世纪航海生活的一种复制,时时会感到自己生活在历史当中。船到巴西的时候,我给船上的瑞典船员讲过一次郑和下西洋,他们惊讶于我们在明代就相当发达的航海文明,我自己也很自豪,这是我最高兴的事情之一。 ■沈光华:近10个月的航程确实很漫长,我又吃不惯船上的瑞典饭,一开始很不适应,开句玩笑话,看见大厨就烦。不过,每当我拍到一张好照片,那一天我都会过得特别高兴,这既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工作。为了拍照片,我还背着相机,很多次一爬就爬到了桅杆顶上,当时心里只有照片,从来不管危险不危险。 在船上,为大家做一顿好吃的中国饭,看着一样因为饮食不习惯而发愁的中国人围着桌子狼吞虎咽,也是我很高兴的事情之一。现在,终于到家了,第一件事当然是好好吃一顿中国饭。文/王月华周涛 “哥德堡”号前世今生 偏航了!转舵,落帆,人们四处奔跑。在强劲的西风推动下,瑞典东印度公司第二大船只“哥德堡”号向位于主航道上的海底暗礁移动—— 1745年9月12日,距目的地港口900米。撞击猛烈。整个船首被岩石挤压粉碎。船尾迅速没入水中,碎片散布在近千平方米面积的海底。当时,“哥德堡”号的船舱装满了从中国运来的366吨茶叶、100吨瓷器、19箱丝绸、133吨锡、11.4吨良姜、3.4吨珍珠、2.3吨藤器和1.8吨胡椒。据说这些货物的价值几乎相当于瑞典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数百吨中国茶叶被留在了海底。于是,“哥德堡”号沉没的汉尼巴丹海域,从此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只茶碗! 事实上,瑞典人几乎从未放弃过对“哥德堡”号宝藏的打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考古打捞热潮再度兴起,沉睡两个多世纪的货物再次“浮出海面”。那些瓷器竟还在闪烁着幽幽的光芒,茶叶也依旧散发着清香。 随后一个大胆的设想在瑞典人的讨论中酝酿成形:以“哥德堡”号为原型,重建一艘仿古商船,沿着先人的航线,再次远航中国,把那个当年没有完成的旅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此后的10年时间里,瑞典人耗资3000万美元,动用4000名工人,最终在2003年6月6日,迎来了“哥德堡”号的下水仪式。原本建于1738年的“哥德堡”号宛若新生。2004年的4月16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参观该船,亲自将一颗铁钉钉在船体上。 2005年10月2日,“哥德堡”号再次扬帆启程,沿着260年前的古老航线,复航中国。 解构“哥德堡” ■船体:“哥德堡”号四分之三的船体是用橡木建造。橡木含有丹宁酸,因而坚硬、结实、抗腐蚀。船体共使用了一千多根来自瑞典南部和丹麦的木料。 ■船帆:“哥德堡”号是一艘三桅帆船,每一桅杆上均挂方形船帆。全部船帆都是在特拉诺瓦的船帆作坊由人工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 ■技术系统:船体内安装了先进的机器系统和大部分技术设备,包括GPS导航,雷达和SatcomB通讯系统。与原型不同的是,新“哥德堡”号还安装了五个钢制水密舱壁。 ■相关数据:船体长40.9米;船幅11米;水面高度47米;动力系统2个405千瓦发动机;吃水深度船尾为5.25米、船艏为4.75米;压舱物400吨;排水量1150吨;平均航速每小时5-6海里,最大速度为每小时10海里;船员人数80人,其中50人为见习水手;食物储存够80人60天的消耗及额外30天的备用。 综合《广州日报》、新华社报道本版图文/RJ1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