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社会养老产业何时能成为“朝阳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12:00 光明网
缪迅

  近日来,卢湾区打浦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解决社区孤寡或年迈体衰老人的午饭问题而开出的老年食堂因面临“微利生存”而难以为继,此事经《新民晚报》和沪上多家电视台报道,引起社会上很多人尤其是老年朋友们的关注。

  为社区老年人每天送上一顿可口而实惠的午餐,对于那些缺少家里后辈照顾的老人来说,可谓是一件功莫大焉的实事、善事啊!如今却因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经营而难免断了“

炊粮”。这从一个侧面给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为老年人做些好事、做些实事的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乃至于个人提出了一个需要认真破解的课题:当下,对社会上已经发展起来或即将启动起来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事业,政府机构能否给予包括用地、贷款、税收和用工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扶助?诸如办老年食堂此类的社会养老服务项目,能否被政府机构和社会有关各方视作为一个需求量将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将无限广阔、内容体系将日益完善以及连续效益将越来越可观的“朝阳产业链”,而乐于一起来参与一把,最终成为一项皆大欢喜的“共赢工程”?

  毋庸讳言,“上海有点老了”。21世纪初叶的上海已经冲到了现代化的前沿,但让人有些措手不及的是,老龄化居然先于现代化提前到来。据统计,目前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上海老龄人口占上海平均人口的比率为19.58%,这意味着,5个上海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更何况,如笔者一样出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生育高峰期的中年人,如今都已步入四五十岁。作为数量庞大的“老龄后备大军”,我们这些40多岁、50多岁的中年人,如今正迈着向老龄化“进军”的步伐。虽然大家对此都有点不情不愿,但正式步入“老龄化大军”的行列,在未来十几年里,恐怕也会很无奈也不可抗拒地逐渐变成现实。

  近年来,上海经济的迅速发展掩盖了人口老龄化问题:未富先老、养老体系尚未成熟等个人和整个社会面临的现状,使上海这个经济发达城市遭遇新的挑战。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同时也孕育着老龄产业或者说社会养老产业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和几乎涉及整个社会的发展空间。

  现在,让人欣慰并抱有信心的是,上海市政府已经将老龄事业纳入到“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我们相信,诸如打浦路街道办老年食堂那样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项目,随着其需求日甚将逐渐地培育和完善起来。而上海经过多年孕育得以逐渐形成并日臻完善的包括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老年系列日常生活用品、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等在内的社会养老产业链,面对目前已达数百万且绝对数量近年来有增无减的上海市老龄人口,也正在引发和驱动着新一轮市场开发和蓬勃商机。老龄产业潜力巨大,恐怕已是不争的事实了。

  这一发展趋势预示,社会养老产业很可能在未来几年里成为众多商家都想来“分一杯羹”的“朝阳产业”。

  当然,社会养老产业链的消费对象或者说服务对象主要是靠养老金来过日子的老年人。对从短缺经济时代走来、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的老年人来说,想要他们像“月光族”那般,大把大把地拿出口袋里的钱来潇洒一番,无疑是不现实的。怎样立足于老年人的消费特点及其家庭经济状况,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或增加养老服务项目?怎样让为数不少的习惯于“把一分钱扳成两半花”的中低收入老年人在消费时感到物有所值?怎样根据老年人的收入水平逐年有所提高、生活质量逐渐有所改善这一情况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怎样争取得到政府机构和社会有关各方的支持,把类似于办老年食堂那样的有偿或低偿服务做好做实?这些问题均需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来一一落实、一一解决。

  社会养老产业成为“朝阳产业”,应该是指日可待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