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直呼姓名挑战传统尊长观 教育学家呼吁平等交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01:05 青岛新闻网

  

直呼姓名挑战传统尊长观教育学家呼吁平等交流

  

直呼姓名挑战传统尊长观教育学家呼吁平等交流
近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工作会议在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如何准确理解和阐释中国传统美德,如何对现在的孩子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成了与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最近,暑期辅导班中也出现了“私塾”式的“传统文化辅导班”,且不说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的看法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单就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本身,就值得我们思考。

  事件一

  直呼姓名民主还是忤逆?

  小明(化名)今年8岁,是我市某小学二年级学生,老师和父母对他的评价不错,学习成绩优秀。小明的班主任王老师告诉记者,几天前他去小明家家访,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小明在家里直呼父母的姓名,这让王老师有些坐不住,不过小明的父母却显得很坦然。

  小明的父亲许先生证实了这一说法。平时儿子的确喜欢直呼他与妻子的名字,不过,这是他们夫妻默许的,从孩子刚学会说话不久,便开始教他喊了。许先生认为,模糊孩子的尊长观念,更有利于他与父母平等相处,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

  不过许先生给儿子“姓名直呼权”也有让他有尴尬的时候:“小明还上幼儿园大班时候,有一次我带他去我们公司玩,他直呼起经理的名字来,让我这个当爸爸的在经理面前出了一身汗。”

  相关调查:子女直呼父母姓名,这个在国外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中国被认为是对传统“尊长观”的挑战,然而,有孩子和家长正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和适应着这种称呼上的变化。但与“直呼姓名”这一“新潮”不同,对这一“反传统”的教育方式,多数家长还是表达了反对意见,他们还不能接受自己的名字被子女直呼。

  在接受记者随机采访的20对30至40岁年龄段的夫妻中,有近七成的被采访对象认为孩子喊父母姓名是“没有教养”的行为;两成的被采访者认为没想过这个问题,更习惯被叫“爸妈”;只有一成的被采访者认为在必要的时候被子女直呼其名可以接受。

  事件二

  现代私塾传承还是返祖?

  前段时间,在苏州突然冒出了一个现代私塾,教授《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引发了媒体的争论。无独有偶,今年我市的一些暑假辅导班和托管班,也增加了教授国学经典著作的内容,据说颇受家长的欢迎。

  苏州现代私塾给人印象最深的恐怕不是它将要宣讲的内容,而是“私塾”的陈设和“先生”的打扮教态:讲台上方挂有孔子画像,墙壁上则是“论语”汉隶书法作品,先生左手持经书,右手附于身后,一边踱步,一边带领学生朗诵。

  相关调查:伴随着这个现代私塾的出现,自然出现了各种声音,有反对的,有赞成的,也有观望的。赞成的家长说,上私塾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道德观,让他有胸襟、有礼貌”。反对的声音则认为,私塾已经是被历史淘汰的东西。也有部分被采访者认为,弘扬传统文化不应过于重视外在形式,而更应注重内在精髓。

  青岛第23中学8年级6班班主任陈玉华老师对此持支持态度。他告诉记者,学校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论语》、诵读《诗文选》、背诵《诗经》,还开展古诗文赏析讲座,古诗文知识竞赛,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结果比形式更重要

  采访中,有教育专家认为,让每一个中国父母接受孩子“姓名直呼”,显然是不现实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长观”也不是一无是处,况且“姓名直呼”这种形式果真就能让孩子感觉放松和民主了吗?但在家庭中给子女一个平等的地位,与他们平等交流,却是教育学家积极倡导的。

  现代私塾出现在学校之外,出现在当前教育体制之外,这种状况引人议论纷纷,但能否达到某种理想的教育状态呢?有教育专家指出,与其花钱让孩子在仿古的现代私塾里接受教育,不如在日常的吃饭穿衣中进行尊老爱幼等传统“家教”的熏陶。

  国学、传统文化在学者专家眼中本来是有着厚重内涵的字眼,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如果当孩子们与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时,他们可以轻松地解构这种深刻,同时又能建构起一种自然流露出的亲切,那这应该算是中小学国学传统教育的理想状态之一。记者宋振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