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创新·和谐河南经济发展报告系列桐柏篇淮河源头 盘古之乡 佛教圣地 天然碱都 革命老区 桐柏:大笔书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05:23 大河网-河南日报

  

创新·和谐河南经济发展报告系列桐柏篇淮河源头 盘古之乡 佛教圣地 天然碱都 革命老区 桐柏:大笔书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创新·和谐河南经济发展报告系列桐柏篇淮河源头 盘古之乡 佛教圣地 天然碱都 革命老区 桐柏:大笔书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创新·和谐河南经济发展报告系列桐柏篇淮河源头 盘古之乡 佛教圣地 天然碱都 革命老区 桐柏:大笔书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创新·和谐河南经济发展报告系列桐柏篇淮河源头 盘古之乡 佛教圣地 天然碱都 革命老区 桐柏:大笔书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创新·和谐河南经济发展报告系列桐柏篇淮河源头 盘古之乡 佛教圣地 天然碱都 革命老区 桐柏:大笔书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策划:徐翔远

  撰文:李天密丁严冰杜福建

  摄影:徐笑影杨仁权陈正文

  2006年7月13日,桐柏安棚碱矿40万吨/年纯碱项目竣工投产,值此,桐柏天然碱的年生产能力达120万吨以上,占国内天然碱市场份额的80%以上。亚洲最大的天然碱化工基地呼之欲出。消息惊喜四方,前来祝贺的宾客如云,其中不乏看中创业机遇、考察创业环境的。来自香港一家公司的张先生在环境优美的县城转了一圈后,仔细参观了安棚碱矿的纯碱生产线,用他那带有香港味的普通话惊叹道:“哇!桐柏真的好好棒呃!”

  桐柏确实在发生着巨变。这个拥有43万人的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财政收入1.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2%和40%。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排名跃升至第49位,中国盘古之乡、中国木瓜之乡、中国天然碱之都、全国林业先进县、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国家级森林公园、全省最佳人居环境奖、省级卫生县城、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等荣誉接踵而来。

  解读桐柏快速健康发展的原因,县委书记刘新年、县长杨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党的“十六大”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中央、省、市对此的坚定实施,桐柏的成功,就在于从桐柏的实际出发,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桐柏的各项工作中,“干事,干实事,把事干好”。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

  桐柏初步探明矿藏有56种,其中已探明天然碱储量1.5亿吨,远景储量3亿吨至5亿吨,位居亚洲第一,原矿价值超过2000亿元。

  但天然碱的开发曾经是桐柏人的“心头之痛”。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桐柏就着手天然碱开发。县财政勒紧裤带,抽调最好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历时20年,累计投资1.8亿元,最后只形成年产3万吨的生产能力。这种不顾资金、技术等实力限制,封闭式的自我开发不仅没有得到利益回报,还年年亏损,使县里背上了沉重包袱。

  同内蒙“伊化”和“河南油田”的合作,使桐柏天然碱开发“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合作当年即生产天然碱7万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丰厚的利益回报吸引着更多开矿和加工企业前来投资。桐柏品尝到了开放办矿的甘甜果实,但同时又面临着新的课题。2003年春,县委书记刘新年、县长杨忠相继调入桐柏,他们深入矿区调研后发现,纯碱这个工业重要原料弄不好也是污染主角,它的开采,它的伴生物及下游产品的加工生产都有污染肆虐的巨大空间。怎么办?他们用科学发展观破解难题,实施多管齐下。首先严把准入关。县上出台了《桐柏县可持续发展纲要》,制定了生态保护比国家更严格的“地方标准”,把20多家投资在数十万元到数千万元可能造成污染的加工项目拒之门外。其次,鼓励和支持在产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技术创新,破解治污难题。第三,借助外力。聘请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和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编制产业规划、发展循环经济,拉长产业链条。县上还把研讨会开到北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及十多位两院院士、国家和省近百位顶尖专家为桐柏天然碱开发出谋献策。

  科学发展观带来了桐柏天然碱开发的明媚春天。安棚碱矿吸纳国内14项专利技术和日本、美国的纯碱生产技术,首创“倍半碱一步法”制碱工艺,淘汰了原工艺中有污染的苛化工序,通过实施废水闭路循环利用,实现了零排放。县上规划实施对下游产品进行加工,生产氯化钠、小苏打、洗衣粉等,利用废弃的母液养殖螺旋藻等,不仅拉长了产业链条,带动了相关产业,还根治了污染。2005年,桐柏安棚碱矿被确定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伴随着安棚碱矿40万吨/年纯碱项目的竣工投产,目前桐柏以碱硝为原料的33个规划产品中,已有16个项目陆续投入建设或达成合作意向。预计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全县可年产纯碱150万吨、工业粗碱30万吨、芒硝65万吨、玻璃50万吨、小苏打20万吨、烧碱20万吨、洗衣粉20万吨、工业洗涤剂20万吨、硅酸钠等其他化工产品20万吨以上、养殖螺旋藻200万平方米,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实现税利20亿元。桐柏已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天然碱之都”。今年5月23日,副省长张大卫在人民大会堂向世人宣告:河南将在桐柏打造中原化工城,形成世界级天然碱产业集群。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桐柏注重从国内外市场大格局中把握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抓比较优势,育特色经济,走差异化路子,目前还形成了2吨黄金、5吨白银、160吨粗银的生产能力。碱硝化工、金银矿产、螺旋藻养殖加工、中药材和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不仅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工业化的快马,也成为桐柏招商引资的强力酵母。2005年,桐柏引进县外投资项目169个,建成76个,在建67个,累计到位资金7.4亿元。这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2.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94.2%,较上年提高38.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县财政的贡献份额达60%以上。

  用科学发展观促进桐柏文明进步

  桐柏是个山区,地处南阳盆地东沿,豫鄂之交,桐柏山腹。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千年传袭下来的自给自足生活方式成为制约桐柏人迈向现代文明的精神桎梏。桐柏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走到天边,不如太白顶(桐柏山主峰)圆圈”。县委书记刘新年上任摸底后,总结出桐柏的四个“不出名”:

  一曰“富”得不出名。桐柏县物产丰富,是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初步探明矿藏有56种,金、银、铜、碱、石油等矿藏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此外,丰富的林业资源和中药材资源也享誉海内外。但桐柏这些好的资源,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

  二曰“穷”得不出名。桐柏是在册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但外界人多数不知,桐柏人自己也很少讲。

  三曰“红”得不出名。桐柏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45年10月24日,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新四军五师和河南军区部队三支人民军队在桐柏胜利会师,建立了中共中央中原局,统一组建了中原解放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桐柏先后成为3个中央级、6个省级、9个地级、12个县级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现有革命遗址100多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曾26次对桐柏发过电报和作过指示。可惜的是,桐柏“红”得不出名,红色开发还未形成气候。

  四曰“美”得不出名。桐柏是一个山川秀美、风光旖旎的好地方,这里是千里淮河发源地,有河南四大名寺之一的水帘寺、国家级淮河源森林公园等,主要景观107处,史称“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这么美的风景,这么深厚的文化也不出名。

  刘新年认为,这四个“不出名”是人们心灵深处“温饱即安”、“小富即安”等封闭保守观念在其行为上的折射,应该通过“不出名”到“出名”的转换,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转变,引导万千桐柏山民融入现代文明大军。

  自2004年下半年始,桐柏县在“包装桐柏”、“宣传桐柏”、“培育发展桐柏文化产业”上相继出台大举措,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加强文化产业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头深入基层和有关部门收集资料、了解信息、整理提案,县委书记刘新年、县长杨忠则抓住每一个机会跑京跑郑州跑南阳,在跑项目的同时极力推介桐柏、宣传桐柏。2005年2月,在京举行的桐柏“第二届淮河源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上,刘新年面对100多位国内外媒体记者讲述老区人民致富的殷切期望和为发展作出的艰苦努力,说到动情处流下了热泪。中新社记者丰冰以《桐柏县委书记泪洒人民大会堂》为题作了专题报道,引起国内30多家知名网站热议,桐柏进入世人议论话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机遇偏爱有备者。桐柏对文化产业的高位谋划、预先准备、抢抓机遇、精心操作,打造出广阔平台,营造出肥沃土壤,两年多来精美的文化大戏连台上演:

  桐柏被命名为“中国盘古之乡”。“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桐柏民间有关盘古的神话传说十分丰富,盘古庙、盘古船、盘古磨等有关盘古文化的建筑遗址很多。桐柏吸纳县内外研究人员160多人从事文化挖掘工作,出版《淮源与〈西游记〉》《盘古之神》等百余种1200万字文化作品,同时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研究盘古文化的专门机构——中国盘古文化专业委员会。这些情况汇报至京引起了专家和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盘古之乡”。目前,盘古村、盘古开天雕塑、盘古庙已启动建设,今年9月还将举办世界华人祭祀盘古大典。

  河南佛教学院落户桐柏。桐柏佛道文化源远流长。千年古寺水帘寺为河南省四大名寺之一。桐柏山一地多寺,寺寺相连,仅太白顶周围就有20多个寺院,堪称中州一绝。桐柏县选择桐柏山风景秀丽的龙潭河风景区作为建校地址,积极申报筹建佛教学院,终于优势胜出。2005年7月24日,国家宗教事务局下发同意建校批复。2006年6月18日,一期工程投资8000万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河南佛教学院开工建设。河南省这所唯一的佛教学院将于2007年年底建成招生。学院为全日制四年制本科,在校生规模200人。

  桐柏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由于县上预先谋划,国家《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一出台就将桐柏的申报批复。目前,投资4000万元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修复工程已近尾声。

  三年来,桐柏县还成功地举办了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国际蕙兰博览会、第二届淮河源文化旅游节、“水帘寺方丈升座庆典”、全国和河南省摄影大赛等。桐柏的皮影戏应邀参加在京举办的中国民间美术展览,在河南省第二届民间文化艺术节上夺得六项大奖。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改编的30集电视连续剧《桐柏英雄》下半年也将在桐柏开拍,央视黄金时段将播出这一红色经典。今年6月18日,著名作家二月河为桐柏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对众感叹道:红色文化、盘古文化、佛教文化、淮源文化已使文化产业在桐柏扎根奠基,也使桐柏人视野开阔、性情陶冶、受益良多。省委书记徐光春对桐柏文化建设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用科学发展观营造和谐社会

  刘新年2004年1月出任县委书记后,到桐柏农村调研,一种巨大的反差令他心情沉重:时值隆冬,漂亮的县城内机关和宾馆已开通了暖气,但就在不远的城郊乡金亭村,因为小溪上没有桥,上学的孩子们只有淌水踏冰过河。在县四大班子联席会议上,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从农村的过河难、行路难,城市困难户的就业难、居住难议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议到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大家一致认识到,建立和谐社会,离不开经济发展,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但在现有的条件下,作为一方的领导者,有着寻求和谐的巨大工作空间,应当站在政治的高度,“干事,干实事,把事干好”。

  近年来桐柏县把建立和谐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措施频出:

  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追求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和谐。2004年6月,桐柏县委下发《关于开展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拉开活动序幕。为做到最大限度让群众知情,最大限度让群众参与,最大限度让群众监督,在电视、广播上公布了2001年以来县上出台的招商引资、五大产业发展、民主评议等100多个文件。在全省率先设立了现行文件阅览服务中心,汇展全县140个行政事业单位及16个乡镇的各类公文5000余种。已有800多名群众代表列席旁听各种类型会议30多次。109名群众和外来经商的代表被聘请为监督员,开展了9次集中视察和调查活动,根据他们的提议和投诉,6名县乡干部受到黄牌警告。实施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以来,全县各类涉法涉诉案件下降了60%。

  实行干部提拔使用票决制,追求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的和谐。干部的提拔使用应该公平公开公正。“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必然造成弊端。基于这种认识,桐柏县委近年来对干部的提拔使用实行重大改革。一是在初始提名上改过去由组织部门和少数领导干部提名为综合运用下一级党组织进行的评议、民主推荐、县四大班子领导评议结果,由24名县委委员当场票决。二是在考察环节上坚持做到三个扩展,即向考察对象的有关单位的普通群众扩展,向考察对象工作范围的服务对象扩展。三是在任用环节上,设立“双推双考”门槛,即没有经过群众推荐、基层党组织推荐和综合考试不及格者,不能提拔使用。实行此项改革以来,全县先后提拔使用近300名县直和乡镇领导干部,被提拔者上岗称职、工作积极,未被提拔者口服心服、努力工作,全县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实施民心工程,让广大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尽可能多的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文明建设的成果。三年来,桐柏县结合党员保先教育和新农村建设,由县出资和筹资在贫困山区和农村架设便民桥317座,结束了山区群众祖祖辈辈脱鞋过河的历史;90所农村中小学危房得以改造,新建农村教师住房259间、澡堂14个;1775名因学费问题而面临入学困难的大中专新生得到救助;硬化城区背街小巷10公里,为45条小巷市民安装路灯215盏;安排12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正在建设的100套价格低廉的“解困房”将使特困职工和失业人员住上新居;1135名离退休干部被安排进行了健康检查;乡镇干部职工工资发放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5个百分点。桐柏老百姓掰着手指头数数,县委、县政府每年为民办实事都在15件以上。

  在追求社会和谐的同时,桐柏倾心打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经过插绿、改绿、扩绿,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2%。山区已累计建成两松(美国泥地松、火炬松)基地40万亩,板栗基地3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72.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3.7%,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2万单位以上。经省市环保部门检测,所有过桐柏境区的河水全部达标。一个美丽桐柏、富裕桐柏、和谐桐柏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中原大地的骄傲!

  国家、省、市领导在桐柏参加河南佛教学院奠基仪式。

  桐柏县县长杨忠从中国民协领导手中接过“中国盘古之乡”匾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副省长张大卫(左二)、南阳市市长黄兴维(右一)、桐柏县委书记刘新年(左一)、桐柏县县长杨忠(右二)在“中国天然碱之都”授牌仪式上。

  压题图为亚洲最大的天然碱矿——安棚碱矿

  省长李成玉(中)在南阳市市长黄兴维(右)和桐柏县委书记刘新年(左)陪同下在桐柏指导工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