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忽悠的艺术与艺术的忽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06:00 光明网
戴求兵

  一名英国艺术家创建了一个“世界跳跃日”网站,并援引一名叫“尼斯瓦德教授”的话称,只要有6亿人在7月20日格林威治时间11时39分13秒同时猛跳一次,就能让地球轨道距太阳更远一点,从而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世界各地网民登记成为“世界跳跃日”志愿者的达5亿9900万。(《新闻晨报》7月20日)

  科学家认为,即使6亿人同时在同一地点从1米高处跳下来,也只会使地球与太阳的

距离增加大约0.015纳米,根本不会对地球产生任何影响。可见,“6亿人一起跳跃”又是一个大忽悠。

  时下,“忽悠”似乎成为茶余饭后的流行语。本山大叔的忽悠系列小品,让人忍俊不禁。一笑之后细想想,忽悠其实很讲究技巧,很讲究艺术。就拿“6亿人一起跳跃”的大忽悠来说,其中就很有艺术手段。其一,以“科学理论”树旗。认为20日地球所在的轨道处于“百年来最脆弱的位置”,6亿人一起跳跃可以“停止全球变暖、延长白昼、创造更均匀的气候”。还依据“从彗星撞地到2002年世界杯决赛时观众同时运动所产生的地震记录”,利用各种图表来解释“跳跃救地球”理论。“跳跃救地球”理论抓住了地球变暖的特征,迎合了人们改善地球环境的美好愿望,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其二,以“教授说教”佐证。据称是德国慕尼黑ISA学院重力物理学教授的汉斯·彼得·尼斯瓦德,煞有介事地通过视频解说“跳跃救地球”理论,并倡导征集志愿者。见其人,闻其声,教授的说教无疑具有很大的蛊惑性。其三,用“讨论方式”滥觞。创建“世界跳跃日”网站,以开展问题讨论的方式,让世人自由讨论,以“尊重民意”的虚假外衣,抓住人们从众的心理,达到以讹传讹迅速滥觞的目的,显然具有很强的煽动性。

  忽悠的艺术,在于把不科学不合常规的事理“科学化”“常理化”,使人从思想上放松警觉甚至乐于接受。“6亿人一起跳跃”就做到了这点。但不管怎样,再艺术的忽悠说到底还是忽悠。其一,“跳跃救地球”只是天才的设想。正如科学家所说,“跳跃”解决不了问题。而始作俑者本人是艺术家,不但艺术地创造了“跳跃理论”,而且艺术地虚构出压根不存在的“尼斯瓦德教授”。其二,“6亿人齐跳”只是艺术的表现。集现场表演、电影导演、流行音乐节目主持和摄影等才艺于一身的艺术家劳希曼,无疑有着超乎常人的艺术头脑,正如他的作品名字《畸形珍珠》一样,“6亿人齐跳”只是畸形的艺术或者艺术的畸形。其三,“6亿人响应”只是盲目的趋同。短短几周之内“跳跃”扩散到全球,登录者太多导致网站一度瘫痪。不明真相、随声附和的“志愿者”近6亿。“三人成虎”,全世界似乎都不例外。

  科学有边缘化趋势,艺术有综合化倾向,这使得科学与艺术联姻成为可能,并不荒诞。但科学就是科学,艺术也就是艺术。虽然都可以来源于生活,但科学必须忠实于客观真实,而艺术则可以高于生活。人们可以用追求科学的精神追求艺术,却不可以艺术的手法亵渎科学。正如科学规律无法创造一样,再天才的艺术家也无法创造出“6亿人一起跳跃拯救地球”的科学,我们不妨以欣赏“怪诞艺术”的心态,付诸一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