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记忆若死,博物馆何日复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06:21 大洋网-广州日报

  

记忆若死,博物馆何日复活?
文化视点

  周庆安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先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在印象中有特色的博物馆并不多见,西藏博物馆是一个,三星堆历史博物馆也算一个,当然北京是一个博物馆文化相对发达的城市,这里的博物馆多而且全,但是经营管理得比较好的却不太多。因此当媒体曝光,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博物馆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这种担忧成几何级数增长。

  博物馆是什么?对于个体而言,博物馆只是收藏和展示的一个狭小空间,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博物馆是收藏历史记忆的公共领域。在这个领域,人们能够认识自己发展过程中的心血、汗水甚至是错误。因此,对博物馆的敬意,实际上可以看到整个社会对于共同回忆的珍视。

  从现代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当推法国的卢浮宫。我国最早的博物馆,则多有历史争议。有不少人认为清代末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我国最早的博物馆。但也有学者考证,1868年,天主教神父韩德创立的徐家汇博物院,虽然不公开展览,但是因储藏历年搜集所得的动物植物标本,可以被称作最早的博物馆。然而这个历史距离1793年卢浮宫的开放,已经迟了100多年。

  一个世纪可以决定很多东西,甚至可以决定一个民族在未来数个世纪中是否能够为自身寻找到必要的发展空间。毕竟对历史记忆的爱护,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所在。在1840年之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落后容易以数字或是制度进行标示,但是博物馆所代表的社会文化和社会记忆,却不容易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示。因此社会文化的落后,也并非短期能够解决的。

  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虽然现代化解决了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落后,但是社会文化环境的落后甚至在商业主义的大潮中一次又一次地扩大。尤其是在今天我国GDP指数渐长的良性环境中,博物馆发展的困境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畸形状态。甚至可以说,房价暴涨而博物馆日渐凋零,这决不是现代社会的良性发展形态。

  其实商业主义和文化生存并非死敌。尽管许多时候人们常常将文化的落后与漠然归咎于重商意识,但是至少在一个商业发达的社会,公共文化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空间。举目看来,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中,公共文化的先进之所并不少见。在华盛顿有国家博物馆,纽约有大都会博物馆,伦敦有大英博物馆,巴黎有卢浮宫。

  另一方面,发展也不是博物馆文化落后的理由。今天个体性的和地方性的博物馆构成了发展中国家博物馆文化的重要环节。这些个体的博物收纳行为有特定主题的,也有特定时段的。它们既是民众对于历史记忆的自觉传承,也是个人对历史过程中某些特定时刻的张扬或者抗争。假以时日,自发的草根文化教育和文化收藏会逐渐为整个社会所普遍重视。

  对博物馆的敬意,还是整个社会对于公共领域的构建和维护能力的反映。因为公共文化的生存体现了一个社会对公共利益的重视程度。这种重视既来源于个人,又来源于群体。我们不能对涉及博物馆的每一个部门都严词苛责。但是作为公共利益的服务者,政府部门在今天的博物馆管理过程中的投入和关注程度,实际上检验一个政府是否可以成为现代政府,或者说是不是一个对历史负责的政府。

  艺术仅仅只是博物馆的一部分,而早已融入博物馆展品中的民族性格与共同回忆,甚至还有公共文化空间的存在价值,才是今天博物馆生存与死亡的大问题。我国博物馆的生存危机,从更大意义上说是今天公共文化的生存危机,是这个社会的历史记忆能否存活的命题。假如每个人心中的记忆都已经死了,那么商业社会所产生的巨大价值,又能给人们带来什么乐趣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