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郁南:一个山区县的探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09:21 南方日报

  “五通五改”之后新农村建设要怎么走?如何破解可持续发展命题?

  郁南:一个山区县的探索

  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之路能走到何种水平?是否就只能停留在“五改五通”的层次?

  来自郁南的探索告诉我们,落后山区的新农村建设同样可以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样可以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推进。

  郁南县,一个“八分山地一分田、半分河道半分村”的粤西山区县,近几年来,把新农村建设与建设山区经济强县结合起来,以发展绿色经济为突破口,发动“千干回乡建千村”工程、加强农村保障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能循环、可持续、有特色的新农村发展路子。

  从富民到更高层次

  “站起来”的村庄四处瞭望

  盛夏的郁南,花果飘香。

  记者驱车来到都城镇富窝村,道路两旁沙糖桔果林果实累累,在阳光照耀下泛出点点金黄,远处,绿树绕村环抱,幢幢别致的小洋楼点缀在青山绿树间。这里户户铺上了自来水管道,硬底化水泥道路修到家门口,有线电视入了户,村道上还安装了华丽的街灯。配套建起了文化广场、篮球场、文化室、环村绿化带、公厕、污水处理池和垃圾收集池,部分农村的公共设施已经与城市社区没有两样……

  然而村支书黄镜泉告诉记者,村民们并不满足于这些,他们要将文化室的规模建得更大,要将村前的一片低洼地建成花园,要在村里建一个电脑室,让孩子们可以从小学习电脑。

  这是一个叫做“富窝”的村庄的新农村之梦。

  建设新农村,摆在郁南人面前的是这样的处境:面对先发条件不足、后发优势明显,工业基础不足、农业优势明显,经济总量不足、资源优势明显。

  县委书记金繁丰告诉记者,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是要增强活力。增加农民收入则是增强新农村活力的前提和基础,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靠发展。

  富民、发展,在这一最朴素却又最实在的发展逻辑下,该县历届党委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与建设山区经济强县结合起来,从绿色经济突破,搞特色农业。

  于是,“建设四大走廊,形成南北两片区域种养经济带”的发展思路确定了下来;各镇27家农林产品深加工型企业建了起来,企业达标生产后,可年创产值近17亿元;交通发展了起来,目前全县177条行政村均实现通硬底化公路目标。

  民富,“新农村”则有了源头活水。

  “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增收,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基础,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县长梁锦波说。

  从盯着荷包,到憧憬花园、电脑,村庄“站起来”后,开始瞭望,开始梦想。一个村庄对幸福的想象力边缘的拓宽,缘自对生活的信心,更缘自“新农村”三个字理解的变化——郁南县,这个欠发达山区县把他们的新农村建设,放在更高的层次上。

  建构制度“软力量”

  不要“富丽堂皇”的“假新农村”

  “活力”,是记者在这里的采访中听到的一个“热词”。保持活力,除了需要源头活水,也需要疏导援引,需要建制。相对于那一条条看得见的水泥路,这是一条看不见,却同样重要的路。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县长梁锦波给出了这样的理解:一个“一保五难”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刻受“因病返贫”威胁的农村,无论建设得如何富丽堂皇都算不上社会主义新农村。

  自2002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以来,该县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县级统筹,覆盖农村人口不断扩大,2006年全县覆盖率高达91.52%,基本解决了农民“因病返贫”问题。还着手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解决农村群众生活突出问题。健全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全县农村基本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的目标。

  “有了这个社会保障体系我们才能够把钱投入于发展经济之中,才敢花钱花力去搞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才有活力。”建城镇便民村支书岑雄珍的话实在。

  党群干群关系这一“软件”上,郁南县通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打造“阳光工程”。今年上半年,又根据云浮市的统一部署,在平台镇万洞村、建城镇龙塘村、东坝镇龙塘村组织实施了“活力民主,阳光村务”工程的试点工作,下半年全面铺开。以村民表决的形式把“活力民主、阳光村务”工程指引作为村规民约共同遵守,赞成票达97%。

  新农村建设也因此有了“软力量”。

  人才的调度与“孵化”

  “千干回乡建千村”培育带头人

  人才!人才!人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一些村庄,有时一个经济能人能够带动一条村致富,一个政治能人能够带动一条村奔小康。

  郁南以“千干回乡建千村”活动为载体的“千村行动”,毋宁说是一种“人才行动”。

  按要求,县领导挂钩的村要创建出一条生态文明示范村;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到“四三二一”工程的挂钩联系点,出钱、出人、出力、出主意,帮扶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部门驻点村委要建成一条生态文明村,暂未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自然村,各级干部也要回乡和下乡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村庄脏乱差,建章立制,为建设生态文明村打下基础。

  目前,全县3000多名机关干部都纷纷利用节假日和星期六日的时间,与广大村民一道为家乡发展献计,为家乡建设出力。

  这些回乡干部许多成了家乡致富的带头人,更重要的是这些回乡干部还感召了一大批家乡的能人,使他们成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和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在富窝村,该村的村支书便发动了“党员帮扶”活动,通过两委发动村里先富的党员和经济能人帮扶贫困的乡亲致富,一人帮三人,在他们的帮扶下,数以百计的村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特写

  游客慕名来啖果盛况宛如黄金周

  郁南“种果成势,变果成金,以果成名”

  近日,郁南县城各大宾馆出现了类似“五一”、“十一”黄金周的火爆景象:家家宾馆住客爆满,酒店食肆生意兴旺。该县一家三星级酒店的谢老板告诉记者:游客们是慕名前来品尝郁南独有的优稀水果无核黄皮的。

  据了解,这种火爆景象在无核黄皮、沙糖桔成熟时节及一年一度的南江文化艺术节期间尤其突出。正应了郁南县委书记金繁丰的话,郁南县今天是“种果成势,变果成金,以果成名”。

  原来,郁南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资源丰富,名优特产种类繁多。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土好、水好、空气好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做水果文章。目前,全县有水果面积49.5万亩(其中无核黄皮6.95万亩,沙糖桔27.5万亩),全部投产后产量可达37万吨,产值可达20.6亿元,农民人均创收可达5393元。

  记者了解到,郁南水果声名鹊起,得益于该县近年的发展思路。首先,坚持在壮大特色农业生产规模上下功夫,夯实农业基础。在北片打造“沙糖桔走廊”、“无核黄皮走廊”;在南片打造“蚕桑走廊”、“养鸡走廊”,形成了“北果南桑、种养并进”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其次,坚持在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农业品牌。与华农大、省农科院、中科院等科研部门和高校挂钩,以科技促进农业发展。先后创建了“中国无核黄皮之乡”、“中国柑桔产业龙头县”等8个国家级农业品牌,走出了一条“特色变成品牌、品牌形成高效、高效促进发展”的农业发展路子。

  2005年,全县无核黄皮和沙糖桔两项总产值达到10.6亿元,两项农民人均收入1888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7%。目前,特色品牌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据统计,全县无核黄皮、沙糖桔等种植户达3万多户,其中年收入超5万的有1590户,超10万的有582户,超50万的有24户,许多农民成为郁南最富有的人,纷纷盖起了“荔枝楼”、“黄皮楼”、“糖桔楼”、“蚕丝楼”。正如省委副书记欧广源视察云浮市新农村建设时所说的“无工不富,务农不穷”,如今在该县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书记观点

  用5年把所有自然村建成生态文明村

  总结郁南新农村建设的初步实践和探索,我们积极实施了一条能循环、可持续、有特色的郁南发展之路。

  首先,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郁南是一个“八分山地一分田、半分河道半分村”的欠发达山区县,今天新农村建设有这个局面,在于郁南几届党委政府脚踏实地,一届接着一届干,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在以后的新农村建设中,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其次,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千干回乡建千村”就是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建设。同时,新农村建设还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郁南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千篇一律,体现浓郁的粤西新农村特色。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郁南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农村群众得实惠,农民素质得提高,干群关系得改善,农村面貌得改变”的初步成效。

  下一步,郁南县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营造一个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发展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环境,建设一个自然的、整洁的、便利的环境,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队伍。致力营造“活力新农村”,我们有信心用5年时间逐步把全县1651条自然村建成生态文明村,让农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郁南县委书记金繁丰

  郁南故事

  “城市媳妇农村郎”上演郁南版

  在都城镇富窝村,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城市姑娘心甘情愿来到富窝村当媳妇、种沙糖桔。

  富窝村支部书记黄镜泉告诉记者:“我们整个村委会有十七八个城镇户口的嫁到我们富窝,多数是广州、东莞、中山等珠江三角洲和新会等地,远的有海南、湖南的城市户口的姑娘嫁到富窝。”

  刘立群是湖南省人,一直在邵阳市区生活,之前对农村生活一无所知,也从来没想过会嫁到农村来,但当她和所爱的人第一次走进富窝村,就喜欢上了这个被沙糖桔树包围着的村庄。嫁到富窝村后,刘立群很快就融入乡村生活,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果农。她家原来种有200多棵沙糖桔,今年又花6万元在平台镇承包了一个果场,这两年还计划再建一幢水泥楼房。

  富窝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沙糖桔。该村现有沙糖桔2250亩,总产量1500多吨,总产值690多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000多元。

  “三五万不算数,十万八万才起步,二三十万家庭经济基础才牢固。”这是村民流传着的一首打油诗。如今该村村民一年种沙糖桔的收入最多的有五六十万元,最少的也有近十万元,购买了小汽车的有十多户,其中20多万元的小汽车有3辆。

  副县长回乡带头建设生态文明村

  郁南县生态文明村建设“千村行动”开展后,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

  今年副县长林浩钧利用星期天和外出乡亲清明回乡祭祖、村民群众集中的有利时机,于今年4月16日回到平山村,与全体村民召开动员大会,林浩钧积极发挥带头作用,第一个带头捐款2000元,桂圩镇委书记、镇长也分别捐资500元,村民在林浩钧等领导的影响和带动下,踊跃捐款,仅这次活动就收到捐资建设生态文明村资金16310元。

  桂圩镇原镇委书记黎伟得知自己的家乡大邦村建设生态文明村,因新修的一条水泥路要穿过自己的祖屋,黎伟毫不犹豫做通家里人的思想工作,自觉将祖屋拆了四分之一,在黎伟的带动下,村民有的不要一分钱补偿就主动将果园正在挂果的果树砍掉,为新村建设让路。

  都城镇富窝村支部书记黄镜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因种果被称为村里的首富,但他富后不忘乡亲,早在2002年就出资2.6万元,为村里贫穷的林国权几兄弟盖了一栋新屋,还每个月给他家六百元作为生活开支。这两年,他又借资给林国权承包了一片果园,使林国权一家也走上了富裕之路。

  记者手记

  富民是基础拒绝“饿着肚子跳芭蕾”

  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有比“五通五改”或者“生态文明村”更为广泛的涵义。

  笔者近期的采访,发现一些地方搞新农村建设时,“五通五改”之后就基本上没有下文了,农民兄弟居住环境改善了,空气好了,身体更健康了,但腰杆依然直不起来,为什么?因为钱袋子依然干瘪,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依然很大,这与中央提出来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仍然有很大距离。

  “五通五改”之后,新农村建设并非就一劳永逸地完成了。这包括农民素质、农民技能的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农民的增收,农业的现代化等等,每一项工作都是巨大的工程。因此,已经完成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地区,要继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五通五改”之后新农村建设要怎么走?

  这个问题或许没有统一的答案,也不应该有统一的答案,因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新农村建设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是,郁南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新农村建设要有活力,要能够持续发展,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是关键是基础。

  “饿着肚子跳芭蕾舞”,很难持续发展,很难再上层次。“无工不富,务农不穷”。郁南的经验告诉我们,农村的经济潜力其实十分巨大,关键看如何挖掘。

  郁南的另一个经验是,新农村建设不单要注重硬件的建设还要注重软件。要让村民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农民住房、群众一保五难、村务财务公开、社会综治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同时还要为农民行必要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村务、财务、政务做到事事明白,件件清楚,群众了解多了,怨言才会少,新农村建设才能够真正成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才能避免成为某些官员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本版撰文/摄影本报记者陈清浩谭仕龙特约通讯员周小林

  图:

  公路修到村落和果园,自驾游旅客来品果非常方便。

  干净整洁的环境,雀跃的儿童,郁南的生态文明村展现了一幅新农村景象。

  郁南现有生态文明村200多条。

  全县有蚕桑面积5.1万亩,是农民致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