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税收政策调整后消费税减收6225万元 汽车工业受影响最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09:26 南方日报

  今年4月1日起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对广州税收收入有何影响?广州市国税局分析统计数据后,昨日指出,这次税收政策调整后,消费税应税项目有增有减,但总体方面是使消费税整体减收。

  这次税收政策调整是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消费税政策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整。根据广州市消费税税源结构,受这次消费税政策调整影响较大的主要包括小汽车、摩托车、汽车

轮胎、成品油、护肤护发品五个行业。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取消项目的减收。由于取消了护肤护发品税目,两个征收期内广州市护肤护发品消费税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减11079万元。二是新增项目的增收。实现消费税收入的有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实木地板、高尔夫球具等项目,两个征收期内共入库消费税1076万元。三是调整项目的影响使消费税减收6225万元。除乘用车消费税增收4200万元外,其他调整项目的消费税均有所减少,其中摩托车减收幅度最大,共减收10423万元。

  汽车工业首当其冲受影响

  市国税局分析,作为广州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广州市汽车工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十五”期间年均产值和利润增幅均超过50%。2005年广州市生产轿车40.7万辆,排名首次超过吉林省,紧随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二位。

  今年随着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顺利投产、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的生产扩容,广州市小汽车的生产能力将大大提升,因此政策调整对广州市汽车工业的影响首当其冲。

  为缓解消费税政策调整和燃油费上涨的双重压力,部分汽车制造企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小排量汽车的生产份额,如广州本田小排量汽车“思迪”的产量在逐步上升。虽然在小排量汽车税率下调后,汽车制造企业并没有随之下调价格,但还是通过增加新车配置和派送大礼包等方法,使产品继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税率变动的影响。

  新政实行后高排量汽车税率上调较大。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选择调高售价,而是将技术改造放在首位,通过不断调整车型和配置来稳定市场信心,使产品继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作为汽配产品的轮胎,由于子午线轮胎的市场竞争力大,广州市绝大多数轮胎生产厂已逐步完成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基本上以生产子午线轮胎为主,政策变动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并没有造成大的影响。所以从长期来看,广州市汽车行业消费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税率下调缓解摩托车制造企业经营压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摩托车制造企业进驻广州,广州市摩托车制造已形成了一个较大的产业群体,并有“五羊—本田”、“天马”、“大阳”等多个知名品牌。由于摩托车的主要消费群体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加上250ml以下排量摩托车消费税税率从10%下调为3%的利好,广州市绝大多数企业都以生产排量在250ml以下的车型为主,新政实行后全行业消费税政策性减收税额较大。

  新的消费税政策虽然大幅降低了250ml以下摩托车的消费税税率,但摩托车市场售价并没有随之下调,其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连续上涨,摩托车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而税率下调恰好缓解了企业的成本压力。新的政策使企业和经销商的利润有所增加,整个产业的发展更加稳健。新政实行后广州市摩托车产销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5月和6月国内销售额达14.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以上,产销量的增长基本上弥补了消费税税率下调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随着“限摩”的城市越来越多,农村市场的日趋饱和,摩托车消费税收入下降将不可避免。

  复合地板竹地板销量大增

  近年来用实木地板作装修材料的人越来越多,政策调整后实木地板市场的反应最为强烈。政策调整前一个月实木地板成交量大涨,有的消费者甚至为一年后的家居装修提前储备地板。新政实行后除少数有大量库存的企业外,绝大部分厂家都立刻将价格上调了3%—5%。由于实木地板价格近年来一直处于上涨趋势,消费者对此次价格上涨的反应反而比较平静。由于实木地板的高价格,中等收入消费者已转而使用复合地板、竹地板和陶瓷地板等替代,新政实行后复合地板的市场份额也从政策调整前的不到10%上升到近30%。

  高档手表销量不减

  这次新政增加了对高档消费品的税率,但由于护肤护发品本身消费弹性较小,加上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和保持品牌价值的需要,生产商并没有随之调低产品的价格,市场价格也比较稳定。而作为高档消费品的高档手表和高尔夫球用具,消费者基本上是高收入人群,有人购买高档手表只是作为收藏,这部分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追求胜过对价格的追求。

  据调查,为缓解税率上调的压力,有部分商家在政策出台前就已订购了大批货物作为库存销售,新政在短期内不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很大影响,但有关人士普遍表示,价格上涨的趋势将不可避免。

  本报记者朱桂芳通讯员乔俊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