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水稻进“考场” 节水拿“高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09:30 解放日报

  

水稻进“考场”节水拿“高分”

  本报讯(记者 章迪思 实习生 周惠婷)设一个特殊的“水稻考场”,让节水抗旱能力最佳的水稻“考生”脱颖而出,为科学家进一步研究提供素材。这可不是创意卡通片中的一幕,而是正在上海进行的一项农业研究。记者日前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获悉,采用全新方法挑选的节水抗旱水稻,其后代如“中旱”系列和“沪旱”系列,已在本市示范种植

,节水效果颇佳。

  据了解,我国水稻生产用水占全国农业用水量70%,是“用水大户”。如何培育推广节水抗旱稻?选拔抗旱种源最为关键。“有了好种源,才有可能搜寻水稻抗旱基因,对抗旱水稻进行育种、推广。”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如是介绍。

  以往“选拔”水稻抗旱资源,往往是将水稻分别种在旱棚和水田里。能在旱棚中“一枝独秀”的就顺理成章进入抗旱稻“候选”名单。然而这样的筛选方法并不严谨,因为不同位置的田块,除了水分供应不同外,还可能存在其他非水分因素的差异,比如土壤、光照、温度等。怎样凸现水分供应一个变量,以提高选拔准确性呢?专家们想到了“土壤水分梯度”这一植物抗旱性鉴定体系。

  “考场”设在塑料大棚内,中线上是一排灌溉系统。和这条直线相垂直,各种类的“候选考生”依次平行种植在灌溉系统两侧,并通过在土壤里填充多层大小不等的沙石来控制水的渗透程度。当灌溉系统开始工作时,水分就会沿着“考场”中线向四周扩散,并随之递减,确保了“考生”在其他因素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水分供给有所差异。在同一平行线上生长的水稻,如果远离中线还能长得很好,就可以证明它基本上具有良好的抗旱性。

  选出了抗旱“尖子生”,后面的工序相对简单。罗利军介绍,这些具有抗旱资源的水稻,今后将主要用于两方面研究。一方面是通过常规育种或杂交育种,培育出产量高、米质好而且节水抗旱的新品种。另一方面,专家运用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等方法,发掘这些水稻中与抗旱性有关的功能基因,最终实现人为控制水稻的抗旱基因。

  目前,通过常规技术育成的“尖子生”后代———“中旱3号”、“沪旱3号”和“沪旱7号”节水抗旱稻在上海嘉定、青浦、崇明等地已进行示范种植。以“沪旱7号”为例,它比传统水稻节水50%,产量可达每亩400公斤以上。

  专家点评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所长陈家宽:罗利军课题组通过改变传统耕种方式,将水稻“转变”成旱稻,在保证产量同时,减少了水稻种植对水资源的依赖。这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指出了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