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支教人生的第一堂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09:54 贵州都市报

  贵州大学,安利公司。一家高校,一家企业。为了共同的目的走在了一起:支持教育,为贫困山区儿童的就学分忧解愁。一个出人力,一个出财力,因此而组成的“贵大———安利研究生支教团”于去年启动,第一批3人支教团走进黔东南州丹寨县,从去年8月到今年6月,圆满完成了一年的支教任务。近日,记者采访了前往支教的贵大学子和安利公司负责人,听他们讲述在支教活动中发生的,关于奉献、爱心与感动的故事。

  利纯纯,女,23岁,贵大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应届毕业,学校保送研究生。去年8月,她和同校的来自旅游管理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同为应届毕业的保送研究生胡伟、鲍娟一道,被学校选派参加“贵大———安利研究生支教团”。说起一年来的支教生涯,她说:“有成就感,做教师上瘾了。”

  疯狂英语

  我们这个支教团是唯一的省内高校学生支教团,我和胡伟、鲍娟是学校选拔的优秀毕业生,因此,踏上支教的旅程对我们来说是光荣而幸运的事。我们三个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对前往农村支教的困难也有所估计。

  我们去的学校是丹寨县民族职业学校,学校的条件比想象的好,教室是一栋5层的楼房。团县委书记告诉我们说,经过“两基”建设之后,这几年县城和乡村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在乡村,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学校。

  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人才以素质教育为主,对我们这些非科班的学生比较适合。学校给我们三个都安排了课程,我教英语和礼仪、礼貌;胡伟教职业道德和礼仪;鲍娟教应用写作和普通话。我们带的二和三班是一年制的班级,学生那时候刚刚进校,他们的来源有两种:考不上高中的或者考上但家庭贫困不能继续升学的。因此,有部分学生的情绪不太稳定。我们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让学生知道,虽然进的是职校,但也是有前途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说起给学生上课,我也经历了一个由稚嫩到自信老练的过程。刚开始,我还有些担心,毕竟是第一次上讲台,怕讲不好。上课之前,我找来参考书,印了份卷子给学生作摸底考试。测验结果让我吃了一惊,成绩普遍很差。跟他们交流,知道他们是愿意学的,只是基础太差,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于是,我在拟订教学计划时心中就有了底。第一步,买来初中的语法书,从英标和简单的对话开始教起;第二步,和同学们交朋友,这是我从自己学习的经历中体会到的,学生要对所学功课感兴趣,最好是喜欢这个老师;第三步,我比较喜欢李扬的疯狂英语,他的方法对初学者非常有效,于是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大声吼出来。

  实践证明,我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第一学期结束时,学校搞教师优质课比赛,我的“疯狂英语”得了个第二名;有个叫罗小惠的女生,学习特别认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英语水平提高很快,成绩从第一次摸底的20多分提高到了70多分。

  小个子王义宽

  除了给学生上课,我们在学校还参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这是一项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在劳务输出之前开展,旨在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培训的课程有公共课、礼仪、礼貌、普通话、能力拓展训练等,学员中最小的只有16岁,最大的超过了45岁。在和这些普通农民的接触中,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对我们这些还在象牙塔里的学子来说,是触动、更是人生教育的第一堂生动课程。

  学员中有个叫王义宽的男孩,16岁,是个孤儿。他的身世很可怜:两三岁时,父母外出到广东去打工,不久杳无音信。“屋漏偏逢连夜雨”,王义宽家里有间木屋,也在一场火灾中被烧掉了。之后,他就由叔叔等亲戚带着,吃百家衣、穿百家饭长大。来到学校后,他整天只穿着一套衣服,特别的脏和破,同学们都不愿理他。有一天他吃饭没吃饱,别的同学把剩饭给他,他也吃了。我们跟他交谈,他说自己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菜。我们三个之前在吃饭的时候还挑三拣四的,看王义宽这样的情形,非常感慨。后来,我们跟伙房师傅说,让王义宽和我们三个排在最后吃,给他多打点饭菜,让他吃饱。

  王义宽学习特别认真,只是性格内向,不太说话,我们经常鼓励他要自信。在培训将要结束的一次拓展训练上,他勇敢地站起来表演节目。

  王义宽培训结业被推荐到广东一家工厂上班,但他身上仅有200元钱,连路费都不够,我们三个合计给他买衣服和鞋子,因为他的个头太小,又瘦,我们到童装店才买到适合他穿的衣服。我们的行为得到全校老师的响应,大家纷纷给他捐款,保障了他的路费。

  难忘的旅程

  农村劳动力培训分引导性和技能性两种,培训时间分别是10天和28天,我们参加了4期,共培训了341名学员。

  今年5月,我们三个还作为带队老师,和职校的陈主任一道,带领一个班的32名学员到福建上岗。那是一次难忘的旅程。

  我们乘的是凯里———福州的列车,慢车,硬座。那几天天气特别炎热,车厢里很闷,我们的慢车一路让着快车走,在列车上的一天两夜,大家非常辛苦。

  走之前我们三个特别兴奋,还买了很多零食,但上车之后却不好意思拿出来吃了。因为学员们什么吃的都没带,除了几瓶水。大部分学员在这30多个小时的车程里只是喝点水,什么都没有吃。到了福州之后,尽管很累,大家也还得乘4个小时的汽车到泉州,到泉州后这批学员马上被安排进厂,第二天就上班了。

  这批学员中有个叫沈国禹的,是班长,已经42岁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学习非常认真。当时同去的32人分别进了两个厂:一个鞋厂和一个工艺品厂,每个厂各16人。我们回来之后他们在那边反馈说,因为工艺品厂收入高,在鞋厂的很多人都跑过去了,最后鞋厂只剩下3名学员,沈国禹是其中之一。我们在电话里问他为什么没有走,他说因为他是班长,只要有一个同学在,他就不能走。作者:陈艺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