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台军用防空导弹打前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11:12 世界新闻报

   本报特约军事观察员 戎振华

   导弹部署大陆沿海 战机后撤进入山洞 台军用防空导弹打前锋

  用兵如打牌,兵道即牌道,亮牌出招的顺序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有时甚至成为最终一判高下的分水岭。在对手中的机、弹底牌进行掂量之后,台军方希冀通过改变出招顺序,

在“以武拒统”的牌局中搏一个“满堂彩”。

  

台军用防空导弹打前锋

  台军导弹的发射瞬间

  台湾媒体近日透露,在对以往“汉光”演习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台军计划对现有的防空战术进行变革,其核心内容就是改变以往飞机承担第一层防空任务的程序安排,由导弹担任台军防空的先头部队,将以往“机—弹—炮”的防空作战顺序调整为“弹—机—炮”的新模式,换句话说,战斗机将从以往台军防空体系中的“大哥”位置上退下来,成为防空导弹的扈从。台军方在“汉光22号”的兵棋推演中首次采用了这一新的防空作战顺序。

  台军告别“不列颠模式”

  伴随此次作战顺序的调整,战斗机奉命在台军的防空作战中“退居二线”,台军的防空作战也正式告别了著名的“不列颠模式”。“不列颠模式”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英国于1934年获知德国正针对英国加强空军装备,随之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空军和地面雷达力量。在德国空军于1940年全力猛袭英伦三岛时,有所准备的英国皇家空军让德国人始终未能在不列颠空战中占到便宜,进而粉碎了德军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台湾以往数十年的防空战术也是脱胎于此。

  在以往“不列颠模式”的主导下,台军的防空作战将由战机在最外围进行先期拦截,其次再将漏网目标交由导弹与高射炮负责。在这种模式下,台军绝大部分的战斗机都将投入防空作战。包括F—16、IDF和“幻影”2000在内的所有机型将悉数登场,力求将来袭飞机拦截在海峡中线以西或本岛以外空域,并夺取和保持台湾周边局部制空权,以保障重要港口、机场的对外开放和海上航线的安全。

  新的变革将使台军战机的首要任务由冲锋陷阵转为隐蔽待命,在上周举行的“汉光”兵棋推演中,在防空导弹进行作战演练同时,台空军部署在新竹的“幻影”2000联队和嘉义的F—16联队全部转移进入台东与花莲基地的地下洞库,数量规模均为历年之冠。

  防空导弹要当 “老大”

  台军此次的防空战术变革使导弹的地位大幅提升,从以往的“喝汤”改为“吃肉”。事实上,台湾当局企图通过导弹来构筑台岛的空中防线已非一日,长期以来,通过自制与对外采购,台军在导弹防御网的建设上可谓不惜血本。据外电报道,按照单位面积兵力计算,台湾本岛的防空导弹密度仅次于以色列,居世界第二位。

  除了台湾本岛的防空任务外,为了显示导弹在“弹—机—炮”新模式下的外围防空作战中的作用,台军方还打破以往多年来两岸形成的军事默契,在马祖和澎湖列岛部署大量防空导弹,力图通过外岛的“要塞化”,使之成为台军防空的最前线。

  距大陆仅60余公里的东引岛位于马祖列岛最东端,其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然而台军在这个弹丸之地上部署了多个“天弓2”型中高空防空导弹阵地以及担任低空防御的美国“毒刺”导弹,希望以此限制大陆空军在台湾海峡的机动能力,建立“捍卫台湾空防的第一道防线”。

  顺序之义欲辨忘言

  在台军方对外公布调整防空战术的消息后,台湾媒体普遍抱以不以为然的态度,有评论人士更是撰文讥之为“玩纸牌的孩子懒洋洋地改变一下出牌顺序”。然而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从某种意义上讲,用兵如打牌,兵道即牌道,同样是以获胜为目的,同样是为了对决者的各自利益,同样是手中握着一个时间段内无法改变的那几样“硬通货”,在此情形下,亮牌出招的顺序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有时甚至成为最终一判高下的分水岭。

  牌场上的老千握着霸王牌却愁眉苦脸,扔几张差牌在前而伏杀招于后;拿着烂牌反倒趾高气扬,看似随意地率先扔出仅有的一两张好牌,让对手不明就里摸不着头脑。二战爆发前的苏日诺门坎之战,红军指战员曾经巧妙地改变先半小时炮火准备后吹冲锋号突击的顺序,先吹冲锋号诱出在防炮洞中的日军,然后快速实施十分钟炮火准备,如此这般几次下来,大量杀伤了日军的有生防御力量。两厢对照,顺序之妙尽在其中。

  此次台军调整防空作战顺序,绝非简单的“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无奈之举,而是有着深层次的考虑,是当下台军方的防空思维由强调“己方制空”向更加重视“防对方制空”转变的结果。在目前台湾空军发展相对缓慢,作战能力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台军方认为通过空战争夺制空权将会带来战机及飞行员的大量损失,不如优先利用导弹防止来袭战机夺取制空权,而台空军则先按计划进行疏散隐蔽以保存实力,然后再伺机进行反扑。

  在对手中的底牌进行掂量之后,台军方希冀通过改变出招顺序,在“以武拒统”的牌局中搏一个满堂彩。殊不知陶渊明公有诗曰“此中有真义,欲辨已忘言”,惟心远、悠然者方可一悟题中之义,以一厢情愿、谋弃宗背祖的一己之私之辈,焉能体会其中真味,只恐最终落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