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刘老汉账本折射出农业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11:20 国际在线

  作者:洪巧俊

  一个被农业部授予的“全国种粮大户”却对种粮失去了兴趣。原因是种粮成本增加,卖粮价格降低。这位农民就是中国著名的“吨粮县”——山东省桓台县刘茅村的农民刘世用,去年他承包了106亩优质土地种植较高等级的小麦。

  60多岁的刘世用有一个帐本,帐本上算着种粮的成本:短工去年每天15元,今年涨到20元;因油价涨,租用机械也上涨了5元,加上农药、化肥涨价,每亩地比去年多支出60-70元。农资、人工等加上大约每亩150-200元的土地租金,成本接近每亩400元。而麦子亩产1100斤左右,一亩收入不到400元左右。刘老汉是大面积种植,相对普通农民成本还要低些。据报道今年普通农民种植的麦子每亩平均收获900斤,比刘老汉要少200斤左右,也就是说,这些农民种粮亏得更多(2006年7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由此可见,这种困境并非是刘老汉一个人的困境。现在很多粮食产区出现了惜售现象,把粮食储存起来,想价格高点来抛售。本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说,今年中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138亿公斤,增产74亿公斤,但粮食生产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0.6%,其中,谷物下降0.5%,小麦下降4.0%。当人们惊讶于中国经济上半年以创纪录的10.9%的速度增长时,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却回落了0.6个百分点。

  粮食价格低迷,使得刘老汉夏粮收获后不再种粮,而是种了40多亩西瓜,剩下的都种了大豆。我担心的是刘老汉会雪上加霜,因为种西瓜比种粮食存在着更大的风险。粮食价格低或卖不出去可储存,但西瓜是难以储存的。7月24日《山西晚报》报道了山西运城瓜农遭遇了近年来西瓜价格的冰点,平均每斤只2—3分钱。低廉的价格已逼近瓜农心理承受能力的底线。7月1日,运城市盐湖区北相镇西张贺村瓜农张百望到临猗县城卖瓜,返家途中,三轮车被临猗县交通部门扣住,要求交465元的养路费。张百望打电话让妻子李爱芳送钱来。电话中李爱芳一直抱怨瓜卖不了,车怎么又被扣了。当日下午,李爱芳却上吊自杀了。

  “现在,工人涨工资,教师涨工资,我们这里的干部每个月工资都涨到3000多元了,为什么粮价还下跌呢?现在农民做建筑工人每个月至少1500元,这样下去,耕地有重新撂荒的可能。”刘老汉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中国的农民还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粮食要象石油那样涨价,公务员加工资那样幅度上升,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农民惜售粮食,价格也不可能上涨到能盈利不错的价格。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在遥远的美国,农场主可以把他们更为低价的粮食出口到中国,这将导致中国的粮价无法上涨。而据美国农业部2006年第一季度预测,2005/2006年度全球小麦和大豆产量稳定,玉米和稻米的产量将有所增加,全球粮食现货价格比上年下降了2.87%,粮食期货价格下降了9.42%。因此,在短期内即使粮价上涨,也不会太高。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的20多年,农村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能量释放出来之后,农民的收入一直徘徊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农民种庄稼并不是一二天就能见效的,且大多都是周期比较长,费力却不赚钱。尤其是种粮食更难赚钱,碰到欠收和灾年就要亏本。这就是农民大多出去打工而不愿务农的根本原因。此外,农资价格上涨也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益。就是粮食涨价,也往往跑不过农资涨价那条腿。有农民反映,去年化肥每100斤一般涨了4元,种子和农药也涨价了。中央政策给农民的实惠相当部分被农资价格上涨抵消了。

  欧盟政府每公顷农地补贴是300-350美元,美国是100-150美元,中国则大约25美元。在税费改革前,中国每年在每公顷农地上不是补贴而是收取100-200美元。中国的农业历来是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本身就比欧美差,可至今还是在“啃老”。曾去农村调研,老农对我说,农村水利设施几乎都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兴修的,由于投资不到位,有的年久失修,农业水利设施的后劲不足,加上农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水资源愈来愈短缺,过去锄头一钩,水就能流进稻田,如今却要用水泵抽水,显然就增加了成本。

  我们农业竞争力远远低于土地和资本集约的美国。“在发达国家的农民收入中,有三分之一是政府的补贴。”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说,中国现在还不可能也没有条件像发达国家一样,给农业以高额的补贴。杜部长讲的是实话,不可能高额补贴是因为我们的国力有限。但是国家拿不出高额补贴让农民大力发展生产,而欧美国家又拿出高额补贴发展农业,而一旦这些国家的农场主以更低的价格冲击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中国的农民该如何应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