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教育部靠什么实现每个贫困生都能上大学的承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15:34 东北新闻网

  东北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李红军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7月25日表示,在中国学生即将收到大学录取通知单之际,中国会充分保证每一位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学生进入公立大学读书。

  在目前的情势下,教育部发布“安民告示”,承诺保证每一位考入大学的经济困难
的学生入学,其用意是好的,彰显了政府一种应有的人文善意。这种“充分保证”的基础是什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说,目前中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核心内容,包括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多元化助学体系。有了这种多元化助学体系就可以承诺保证每一位经济困难的学生入学吗?在下以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与此同时,教育部在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同时宣布:自2004年6月份国家

助学贷款新机制实施以来,至今年6月底,全国申请贷款但没通过的学生约占申请总数的27%。这就意味着,有近三分之一的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未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教育的“承诺”多少有些苍白无力。教育部的承诺也显得有些“言过其实”。面对27%的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申请不到助学贷款,凭啥让人们对教育部的承诺笃信不疑?

  这几年因上不起大学而导致的家庭悲剧屡屡上演,上大学已成了农村家庭的“难承之重”。陕西省有个叫陈力的学生,估计自己考了600分的高分,父亲陈化生在得知这一“喜讯”后竟然服毒自杀。另据《市场报》7月17日发表的调查报告称,陕西合阴县110户农村大学生家庭,有11人因孩子的学费问题而累死、自杀、或者病逝。面对这样一组组惊人的“数字”,教育部官员的“承诺”具有说服力吗?这种“报喜不报忧”是一种很容易遭人诟病的“官场好大喜功症”。

  仅仅因为建立了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俭学以及特殊困难补助机制而就轻易地“承诺”,这样的“承诺”未免过于草率。我们并不否认,27%的未获批准助学贷款的学生中,确实有些学生不符合助学申请条件,但那么多的学生“申请遭拒”却未必是个好事情。教育部官员坦言,一些地方助学贷款的发放速度比较缓慢,这将是下一步着重进行的重点。既然在助学贷款环节上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有什么理由可以“承诺”保证每一个贫困大学生都能上大学?做事情要实事求是,切忌好大喜功。教育部犯了一个大忌那便是贪幕虚荣。保证每个贫困大学生都能上大学需要良好的制度保证,从目前的情势来看,教育部很难做到这一点。教育部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它不是一个“承诺”就能解决的问题。

  “承诺”好说,实事难做,面临那么多的家庭困境,面临着种种教育乱象,教育部还是要“少说多做”,人们希望看到的是真正的“不让每个贫困生上不起大学”,而不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教育部要树立政府形象,首先必须建立起良好的政府公信力,而不是以“承诺”来取悦人们。

  (本栏目所有文章均为本网特约评论员撰写,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投稿,一经采用,按稿计酬。请勿一稿多投。投稿信箱 ( 东北新闻网 李红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