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苏丹红幽灵”缘何重现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1:16 新晚报

  徐林林

  7月3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日前国家质监总局组织了一次对豆制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其中,在对重庆、湖南、安徽等省市50多个样品的随机抽查中,再次发现致癌物“苏丹红”。

  苏丹红幽灵再现!而且距去年全国严查苏丹红不足一年的时间。这样的消息实在令人震惊。

  苏丹红幽灵之所以重现市场,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两次苏丹红事件所涉企业生产规模都不太大,其原料采购、产品检验、用工制度等,都存在很大的漏洞。而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进行必要的规范与监管,从工作职能上看,并不是质监一家所能做到位的。从这个层面上说,相关部门行政协调机制的缺失,是苏丹红再次潜入市场的关键性原因。

  其次,事后监管是质监部门的工作常态,这实际上给苏丹红生产厂家留下了规避即时监管的运作空间。虽说这些企业明知国家禁用苏丹红,但由于利益的驱动,总是铤而走险,暗中作奸。事实上,待到质监部门发现问题非同寻常之际,使用了苏丹红的产品早已悄然进入了消费市场。

  再者,食品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过低,给了苏丹红乘虚而入的机会。就拿此次被曝光的8种含苏丹红的辣味制品生产厂家来说,尽管并非无照无证生产,但其中不少就是条件极其简陋的手工作坊。这种小作坊式生产,原本资金投入就十分有限,于是便挖空心思在产品的外观、口味上作文章,试图来个“低成本扩张”。而昧着良心使用苏丹红,便成了他们的一大屠龙之术。

  所以我以为,苏丹红幽灵重现市场,既暴露出食品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大量问题,同时折射出质监机制滞后于市场运转的致命缺陷。此外,与工商、卫生、劳动等部门习惯于运动式执法也不无关系。如果此次各地清剿苏丹红还像去年那样,仅仅满足于“本市涉红产品已全部下柜”,或“本埠尚未发现苏丹红”,而不在制度上作有的放矢的整体设计,那么,恐怕谁也不能保证苏丹红再过一、两年不会卷土重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