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霸官司”背后 逻辑漏洞百出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3:05 北京晨报 |
李保田主演《钦差大臣》遭十余家影视公司声讨“耍大牌” 评点娱乐圈的纠纷要冒很大的风险。场面上的剑拔弩张凶险异常,也许不过是双方按商量好的剧本在做戏。你一外人不明就里贸然进去,自己口沫横飞,只会落得“帽儿爷”骂名。《钦差大臣》已经播出,投资方时代春天公司”对这个剧的收视率很不满意”。官司一出,情况就不一样了。“戏霸”是一个极具穿透力的概念,大小传媒一并,稍有好奇心的 都想看看制片方多剪出来的3集到底兑没兑水,跟李保田演对手戏的那个女主角演技是否真的无可救药。效果如此,炒作成功。但若说完全是炒作,双方此次托儿攒得可够狠的,几乎不留情面不留余地,甚至放出“男盗女娼”的重话,诸般细节引发的想象可能相当不堪。照理以李师傅今天的功名地位,似不必如此自毁形象。 抛开炒作的事不谈吧,反正娱乐圈里的事,从没一次能搞得清清白白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此次争端双方的论据在逻辑伤痕累累漏洞百出,如非有意为之,业内人士的文化素质到真的令人侧目。随便举几个例子。其一,投资方指李保田“就是一个大戏霸!”李保田的私人代表兼好友窦海军怒称此举无聊卑鄙。他说,“李老师是一个性情中人,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平时他很少出去,就是在家里看书,搞搞根雕”。晕,他所谓的“性情中人”和“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到底是何标准?其二,投资方老板称与李保田签订的是“我签过的最不平等的合同,完全是个霸王条款”,但“我们还是比较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面对霸王硬上弓,痛苦承受是常情,“痛快答应”倒真是头一次听见。双方你情我愿,何须霸王之威。其三,李保田父子搭档是该剧卖点之一。据媒体报道,近日李保田之子李彧称“李保田做人是NO.1,他不可能是什么戏霸,而且经常帮助其他演员”。但数月前,李彧在对媒体讲述自己第一次考中戏被淘汰的故事时,曾向媒体爆料说李保田没给他找关系,因为他根本没关系可找,因“人缘不好,好多人看不惯他”,一听说是李保田的公子来考试,好多老师都不想要。两次谈话内容对照细瞧,里面分明有一个逻辑学的三段论,好像在中戏或者说在整个娱乐圈里,做人NO.1的人难免人缘不好?其四、投资方老板称,之前请李保田拍戏也是看在观众喜欢他,结果不但“被他的外表骗了”,收视率也不尽如人意,“事实证明,他就是打着艺术的幌子,而且他在观众中的号召力也不行了。”一连串的判断句,但主体模糊不清。是投资方认定观众喜欢李保田,若他号召力真的不行了,也只能说明投资方自己走眼,为什么一定是李保田自己打的幌子?其五……唉,算了! 李师傅有其令人尊敬之处,至少几乎没见过他做什么广告代言。我据此相信有关他“认为频频露面对演员塑造人物有不利影响,容易使自己的形象在观众的心中定型和形成模式”的说法。但李师傅身上也确有几分霸气。以主演之身兼任艺术总监,执意撤换女主角,以及父子兄弟齐上阵的做法,自信得有些过头。当然,仅就这一场官司来说,投资方的举动可疑之处更多。 事隔数年,“封杀”再度成为娱乐新闻的关键词。这一非体制性的操作方式,以及不断被披露的纷乱细节,只一个“乱”字了得。李保田是不是“戏霸”咱不好说,但在这样混乱的圈子里,若说没有戏霸存在,倒真是咄咄怪事。黄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