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有“电脑量刑”还要法官干什么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6:36 华商网-华商报 |
■廖德凯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民法院研制了一套“电脑量刑”法律软件,采用科学程序,对刑法涉及的有关罪名进行了分类排列,一分钟就可算出刑期,且量刑结果不会发生同案不同刑的差异。(8月2日《法制日报》) 淄川区人民法院的“电脑量刑”,目的在于杜绝“法官量刑的随意性”。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说,这种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深入探讨法律的实质及其实施中复杂的社会性质,我们就可以发现:“电脑量刑”将一种单纯的工具变成了最终裁决者,是违反法律科学规律的。 对于法律实施者来说,他们不是熟练掌握某项操作技术的工人,而是掌握深厚法律知识、有相当法学修养、心怀人文情怀的社会学者。他们决定某一案件,不能是在键盘上敲敲打打的结果,而是自己的知识、阅历、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这也是法官为什么会“越老越吃香”的原因。 一个案件的发生,是许多复杂现象交错产生的结果。电脑固然可以通过公式运算,将许多复杂问题简单化,将社会问题数据化,但是,却无法将社会因素纳入其运算之中。法律在制定之时,给了法官充分的自由裁量权,正是因为许多案件并不能简单地以硬梆梆的方式进行处理。 “法官量刑时的随意性”,其实并不是目前量刑不一的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在于不少法官缺乏人文精神、法学修养,这需要从另外的渠道进行解决,这显然不是技术上的因素。如果这种方式得到广泛的推广,那么,有了“电脑量刑”,还要法官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