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现行教育中,为什么还在“重男轻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7:24 大河网-河南商报

  三年的高中生活,男女生的发展走向是不同的:那些入学成绩不高的男生们,二三年后纷纷超过了大部分女生,这就是所谓的女生“高进低出”现象,除了学习成绩,我们还发现80%操场为男生所占用,大部分运动器械为男生所垄断;绝大多数的班长(正班长)由男生操作;课堂上,老师与男生交流几乎相当于与女生交流的2倍……为此,我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会出现女生的“高进低出”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很容易会想到智商,是不是男生的智商比女生的智商高?答案是否定的,对这种女子学生高中阶段发展滞后问题,我们不能归咎于智商上的原因,因为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所有对青少年智商测试中,男性、女性的智商均无高低之分。男女有别,体力有差别而智力无高低,已是教育界、心理学界及社会的共识。事实上,我们现行的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都是以男性学习特点为依据的,正如比利时女子大学教授纳丁·普拉托所说:“今天,教育是中性的,但建立在纳入职业世界的基础上的男性模式成为所有男女学生的准则。”高中阶段的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现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一差异性。这种“重男轻女”的准则,是造成女生“高进低出”的根本原因。

  制约女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校长、教师对高中女生的关注度总是低于对男生的关注度。

  一名班主任熟悉全班男生需要一天时间即可,而要认识全班女生至少得一周时间,原因很简单,进入高中阶段的男生依然好动,女生却开始“文静”起来,动态的目标总比静态的目标引人注意。对男女学生的关注差异,不仅仅表现在班主任接班伊始,几乎贯穿班主任工作的全过程。班主任总是特别关注男生的动态,研究他们的特点,克服他们的毛病。男生管好了,班级问题也就不大了,这种“管男带女”的治理策略,为许多班主任所惯用。对男女学生的关注差异,更表现在课堂教学,甚至学校的管理层面上。在课堂上,老师的多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大胆的、活跃的、在女生面前表现欲极强的,甚至是调皮的男生身上,注意他们的动态,纠正他们的错误。校领导们那些有针对性的讲话,也往往针对男生中存在的问题去讲的。有资料统计在高中课堂上,老师与男生的交流,几乎相当于与女生交流的二倍。正是这些不经意的关注度的差异,是造成女生高中阶段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

  进入青春期的女生们,生理和心理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

  高中阶段,进入青春期的女生们,身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生理上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心理上的异常,并直接体现在行动中,许多女生在这一系列的“异常”面前显得茫然失措,而更多的女生则选择了自我封闭,这种细微的心理变化在校园内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关注以及及时疏导了,于是她们与体育运动渐渐疏远,文静而不好张扬、喜欣赏、不爱尝试,在操场上,她们情愿为男生加油也不参与运动。再大的操场,再好的运动设施,都不属于女生。运动量的减少,制约了女生的各方面的发展:生理的、心理的,还有学习成绩上的。

  “重男轻女”在社会氛围中形成,在学校教育中又被强化。

  作为社会公民,我们一直在倡导男女平等,而作为父母,我们对儿女却有着“不平等”的教育方式:男孩子调皮了,父母会说,这么调皮,不用功读书,将来作为男子汉,怎么去养老婆?女孩儿调皮了,父母会说,这么调皮,看你以后能不能嫁出去。给孩子买玩具,女孩子多半是芭比娃娃之类,有意无意间培养了她的淑女形象;而男孩子多半是机枪、大炮之类,有意无意间培养了他的竞争意识。我们给儿女从小的角色定位就是这样的。在接下来孩子接受教育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对女孩儿往往期望低,限制多,放开少;指责批评多,鼓励表扬少。对男孩儿则相反。从接受教育那一天起,女孩儿的自信心就在下降,独立性和创造性就在受抑制,最后走进社会,就很自觉地论为“亚主体”。

  也难怪,男性主导社会,已延续和沿袭几千年了。这一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意识:男强女弱、男才女貌。相当多的女生自身也主张男主外,女主内。没有人能改变这种社会现象。教育工作者们如果意识不到这种现象的危害,结果势必是“重男轻女”被强化,女生的“高进低出”也是必然,这样,她们所具有的丝毫不逊色于男同学的巨大潜力将永远不能挖掘出来,她们的才智也就得不到充分发展,她们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她们的发展后劲也将受到挫伤。问题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又有多少人能意识到“重男轻女”是造成女生“高进低出”的根源,又有谁肯承认自己是“重男轻女”的一分子呢?

  总结起来讲,高中阶段的女生们在自身不察觉、家长没发现、学校没注意,这一集体无意识下导致了“重男轻女”现象,这是制约女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反思一下这个阶段的教育方式,我们在“因材施教”的同时,是否想到“因性施教”也该提到议程上来了呢?

  女子高中“重现江湖”

  女子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在19世纪初期,有了女子教育的萌芽,并产生了女子学校;第二时期在19世纪后期,有了女子教育的法规和女子公立学校;第三时期是在20世纪初至30年代,女子教育出现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到了20世纪60年代,在国外越来越多的女子中学兴起的时候,数以百计的女子学校在中国内地消失了,这是“文革”的“杰作”。值得欣慰的是,到本世纪初,我们又恢复或新建了一些女子中学,例如张学良先生创办的沈阳市同泽女子中学;哺育宋氏三姐妹的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等。在社会上,他们不但引来了更多的教育专家及学者的关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只是受意识及办学条件的限制,这些女子中学都只能在较大的城市或较发达的地区出现,在河南省也仅有一所女子高中——郑州市女子高级中学。当然,不同的时期,女子肩负不同的使命,上个世纪初建立了若干女子学校是为冲破封建势力束缚,争取妇女教育的权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而现代女子中学则体现了新时代对女性的人文关怀,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高中阶段因性施教实验与探索的需要。

  (李春晖)

  家长讨论:

  如何改变现行教育中的“重男轻女”现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