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打工挣大学学费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8:30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
本报记者 施婷婷 【金陵晚报报道】叶平家住高淳桠溪镇叶家山,一条笔直的水泥小路,路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松树林。细细的针叶,一簇簇的墨绿如扇面般铺开。灼热的空气中,似乎有一些沁凉的感觉。每棵松树的树干上,都有一道长长的割痕,下面系着一个透明塑料袋,里面有半袋淡黄色透明液体。 叶平和奶奶一边走,一边指着那片松林说,他们家也有几棵松树,就在坡下面,塑料袋里装的是松油,能卖钱的。转过路口,就到叶平家。叶平的奶奶告诉记者,这三间房子,已经40多年了。去年,政府给了3000元让他们整修房子,否则房子早就塌了。 录取通知书来了 7月18日下午3点多,叶平的爷爷叶复庆正在家中歇息,这时门外传来说话声:“请问是叶平家吗?”老人出门一看,原来是送信的邮递员,他正低着头在邮件袋中找着什么。爷爷忙说:“我是叶平的爷爷。”邮递员抬起头,手上多了一个大红的信封:“恭喜老人家了,你孙子考上江苏大学了!这是录取通知书。” 爷爷不敢相信。他有些颤抖地接过信封,那双枯瘦的大手轻轻摩挲着信封。“录取通知书”五个大字,是这么真实,这么清楚。72岁高龄的爷爷低着头不住地喃喃自语:“考上了,考上了啊!我们叶家终于出了第一个大学生!” 一想到孙子在无锡打工,还不知道这个好消息,爷爷立刻给叶平打去电话。原来7月初,叶平没来得及等到录取通知书,就跟着姑姑去无锡,在姑父工作的工地上当小工。叶平接到爷爷的电话,得知通知书到家了,叶平真想在工地上狂奔一番,他要告诉所有人,他考上大学了!581分,江苏大学,这样的成绩,对得起辛苦抚养自己十几年的爷爷奶奶,对得起自己12年的寒窗苦读,也对得起在天上的爸爸了…… 好消息真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得特别快。那天下午,叶家的三间小房子,络绎不绝地来了好多家前屋后的邻居,他们都是来看叶平录取通知书的。亲戚们一个接一个打来电话,说要请客吃酒呢。奶奶坐也坐不住,开心得连晚饭都没吃。 祖孙三人相依为命 叶平6岁时,父亲去上海打工,发生意外身亡。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小叶平一个人在家,直到天黑,也没看到妈妈回来。小叶平哭着跑到爷爷奶奶家,抱住奶奶:“妈妈走了,还没回来。”奶奶原本以为儿媳妇出去有事了,心疼地抱起孩子,正要哄他,突然觉得叶平的上衣口袋有个硬硬的东西。奶奶放下叶平,从他口袋中摸出一把钥匙,那正是叶平家门上的钥匙。 奶奶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儿媳妇不会回来了。她不怪儿媳妇,家里困难,一个人带着这么小的孩子是不容易。两位老人一商量,只有搬到叶平的家中,承担起照顾叶平的责任。长大后,叶平才知道,妈妈改嫁了。 老人年纪大了,田里的活又重,自己的田早就分给叔叔伯伯种了。每年,叔叔伯伯会称些粮食给两位老人。老人在家前屋后种些蔬菜,用孩子们每月给的钱买些油盐酱醋,才勉强将这个家撑起来。 记满感情债的账本 为了接受采访,叶平特地从无锡请假回来。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录取通知书,他仔仔细细地看,翻来覆去地看,想把每个字都看清楚:江苏大学财经学院财政学专业。 奶奶看着叶平,一个月没见,孙子黑了,但也结实了。奶奶问叶平苦不苦,叶平总说还好,自己能撑住。其实,在无锡那边,每天至少要工作10个小时。拉电线,扛梯子,搬材料,磨破了肩膀,割破了手指,划伤了手臂。刚开始真的挺难适应,但叶平咬咬牙,硬是撑过来了。 当年父亲过世时,上海那边曾经赔了些钱。用这些钱,叶平念完小学、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高淳高级中学。 高中的学费,对这个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家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高中三年的钱,都是借的。”爷爷拿出一本账本,褐色的封面,纸张有些旧,但保存得很平整。这个账本,在爷爷的心中,有着很重很重的分量。“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向哪个亲戚借了多少钱,上面都有记录,主要是给孩子每学期开学的费用。” 账本是从后往前记的,一共记了6页。翻开这一页页薄薄的纸,每页的顶端是亲戚的名字,姑父周梅贵、叔叔叶华民、伯伯叶为民、表叔、堂叔等等。每次100元、300元、500元、1000元不等,哪笔账是哪一天借的,借来干什么的。 每一项,爷爷都工工整整地写着,哪怕是一个零,都圈得很认真。 “这些账都是我偷偷记的,叶平从来不知道,怕给他带来思想负担。”老人说。 除了开学的学费,还有每个月200元左右的生活费,这些多亏了叶平的姑姑。 姑姑家的条件也不是很好,姑父常年在外打工,有时自己家也会碰上青黄不接的时候,姑姑哪怕是借,都要将叶平的生活费准备出来。 采访结束的第二天,也就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叶平又踏上了去无锡打工的路。新生报到要交7000元左右,爷爷在家正想办法贷款,他自己多少也要挣点钱。 (编辑菲菲) |